咫尺出林下,翛然一草亭。
云归天姥白,山落镜湖青。
月色当窗见,秋声隔树听。
柁楼如有约,来写换鹅经。
【题解】:
《题青山读书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诗人于山中读书时所见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之情。
“咫尺出林下”,言自己身处山中,如同在树林之外;“翛然一草亭”,则描绘了自己身临其境的愉悦感受。
颔联“云归天姥白,山落镜湖青”,用笔简练,意境高远。“天姥”即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境内。此处指代山中的云雾缭绕的景象。而“镜湖”则是指浙江剡县的东湖。
颈联“月色当窗见,秋声隔树听”,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中与自然相融的惬意情景。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月光和秋声这两种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尾联“柁楼如有约,来写换鹅经”。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柁楼”是指船夫们居住的地方,而“换鹅经”则是佛教经典之一。诗人以“柁楼”为比喻,表达了自己渴望与朋友团聚的愿望,同时也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情感色彩,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注释】:
咫尺:形容很近。
出林下:走出树林。
翛然:超尘脱俗的样子。
天姥:指天台山。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
月色:指月亮发出的光亮。
秋声:秋天的声音。
柁楼:船上的瞭望楼。
有约:好像有约会似的。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游山时的所感,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意象丰富多姿,表现了作者超脱物外的闲适情怀。
首联“咫尺出林下,翛然一草亭。”点出了诗人身处山林之中,却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般的自由自在。这里的“咫尺出林下”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处的位置距离树林很近,仿佛随时都可以步入其中一般。而“翛然一草亭”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环境的幽静与雅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颔联“云归天姥白,山落镜湖青。”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美丽景色。“云归天姥白”,描绘了天幕之上洁白如雪的云彩,给人一种空灵而神秘的感觉。而“山落镜湖青”,则描绘了山下湖水清澈碧绿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受。这两联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诗人所处的环境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颈联“月色当窗见,秋声隔树听。”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亲近与和谐。这里的“月色当窗见”描绘了明月洒满房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月光的清辉与宁静。而“秋声隔树听”则描绘了秋风穿过树林传来的声音,给人一种悠扬而深沉的感受。这两联诗通过听觉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夜晚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尾联“柁楼如有约,来写换鹅经。”则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怀念。这里的“柁楼如有约”暗示了一种期待与期盼,仿佛有一种约定在等待着诗人的到来。而“来写换鹅经”则借用了佛教经典中的一种说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相聚时刻的珍惜与期待。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情感色彩,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于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物外、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