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骐骥谁能驭,炼得丹砂顶渐红。
不见将军来射石,却瞋童子惯开笼。
梦闲一曲沧洲月,声断三山碧落风。
从此竹林无伴侣,洞箫吹彻彩云空。
失鹤
仙人骐骥谁能驭,炼得丹砂顶渐红。
不见将军来射石,却瞋童子惯开笼。
梦闲一曲沧洲月,声断三山碧落风。
从此竹林无伴侣,洞箫吹彻彩云空。
注释:
- 仙人:指传说中的神仙。
- 骐骥:传说中的骏马,喻指能驾驭的人。
- 丹砂:古代一种矿物,传说中可炼制药物或制成红色染料。
- 将军:这里指有权势的人物。
- 射石:指用弓箭射击石头。
- 瞋:生气、恼怒。
- 沧洲月:沧海中的月亮,形容景象美丽而清幽。
- 三山:神话中的三座神山,这里借指蓬莱、方丈、瀛洲。
- 碧落:天空,这里指天空的颜色。
- 竹林:指茂密的竹林,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友情或者志趣相投的知己。
- 洞箫:一种古老的管乐器,常用于表达深沉的情感和悠远的意境。
- 彩云空:形容景色美丽而广阔,同时也可能暗含着某种失落或者哀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鹤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意象,将鹤比作仙人、骏马、将军等,通过炼丹、射石、开笼等动作,展现了鹤被驯服的过程,同时也隐喻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首联“仙人骐骥谁能驭,炼得丹砂顶渐红”描绘了鹤在仙家手中逐渐被驯化为坐骑的情景,同时暗示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这里的“丹砂”不仅指炼丹的原料,也象征着友谊的珍贵。
颔联“不见将军来射石,却瞋童子惯开笼”则进一步揭示了鹤在人间的生活状态,尽管有人试图将其射杀,但最终还是被童子所宠爱,无法离开。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深怀念。
颈联“梦闲一曲沧洲月,声断三山碧落风”通过梦境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梦中与友人共赏沧洲之月,共听三山之音,然而现实中却只能独自面对空荡的竹林,感叹友情的消逝。
尾联“从此竹林无伴侣,洞箫吹彻彩云空”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无奈与哀怨。从此以后,竹林之中再无相伴之人,只有那洞箫之声在空灵的彩云间回荡,让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友情难觅。
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通过对鹤的描绘,巧妙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