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老父鬓如丝,解说钱王纳土时。
吴越江山留胜概,只今惟有表忠碑。

【注释】

临安:今属浙江。吴越(五代时钱镠所建):古称吴,后改称越。老父:老人。丝:白发。解说:解释。纳土:臣服投降。表忠碑:纪念忠臣的石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宋亡后,被元世祖征召至大都(今北京)时所作。诗人借对吴越历史的回顾,寄托了自己对南宋灭亡的无限哀思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首句“临安胜览”,点明地点。次句“临安老父鬓如丝”,写临安的老人。临安即现在的杭州,是南宋的都城,当时已为元朝所有。这里所说的老人,指那些因年事已高而未能随宋室南渡,或已随宋室北迁而留居临安的人。他们的头发都已变白,这正说明他们已是垂暮之年。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把读者的视线从临安的繁华转移到了这些老人的身上,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南宋灭亡的悲愤与哀悼之情。三、四两句“解说钱王纳土时”,“解说”在这里有“评说”、“叙述”、“讲述”等意思。钱王纳土,是指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南宋王朝的权臣贾似道等人,竟献计劝降,使元军得以长驱直入,占领杭州,并进而攻下临安,迫使南宋小朝廷投降。这里所说的老人,可能就是当年参与过这一事件的一些人。他们之所以要解说钱王纳土的原因,大概是想告诉人们:“元兵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进入临安,完全是由于我们没有坚决抵抗的缘故。”“只今惟有表忠碑”,意思是现在只有一块块的表忠碑来表彰那些为国捐躯的忠臣们。诗人在这里以史为鉴,感慨万分,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南宋灭亡的无限悲痛之情。

全诗通过对临安胜景的描绘,引出对过去的历史的回忆;通过对临安老人的观察,表达出自己的感慨和悲痛;最后以对表忠碑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与悼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