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深竹里,当槛即鸣湍。
人语入云尽,峰阴到水寒。
草香娱鹿性,藤老学龙蟠。
步屟浑忘远,兹山不厌看。

注释:

谁家深竹里,当槛即鸣湍。

谁家的竹林在深处,一靠近门槛就听到湍急的水流声。

人语入云尽,峰阴到水寒。

人的话语进入云层消失得无影无踪,峰影在山阴处也感到水的寒意。

草香娱鹿性,藤老学龙蟠。

草香使鹿性情愉悦,老藤像龙一样盘绕。

步屟浑忘远,兹山不厌看。

走累了就忘了远处,这座山峰我总想多看几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仙岩山时所作。《全唐诗》中收录了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诗后》和李白《送友人参寥隐庐山》两首送别诗,而《送綦毋潜落第诗后》中的“闻君不得意,且欲腾蛟龙”两句,与本诗意境相近。

此诗首句写景:“谁家深竹里,当槛即鸣湍”,点出自己居住的地方。一个“谁家”字,表明这里远离尘嚣,宁静幽雅;又一个“深”字,则写出了环境的清静幽美。次句写自己居处的周围环境。“人语入云尽”三句写近景。“入云”二字,既写出了声音的洪大,又写出了人的活动频繁;“尽”字,则写出了人语的嘈杂。“人语入云尽,峰阴到水寒”,这四句从听觉上写山居环境之清幽。“峰阴到水寒”一句,既写出了山居环境之幽冷,又为下面写山居生活之闲适作了铺垫。

第三、四句由静景转入动景。“草香娱鹿性”,“草香”指野草的香气,“娱鹿性”是指野草的气味让鹿高兴。“藤老学龙蟠”,藤蔓老化,像龙一样盘屈。“娱”与“学”两个字,都表现出一种自然天成的情趣。

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心境。“步屟浑忘远”、“兹山不厌看”,说明诗人虽然远离朝廷,但并不厌恶山林的生活,他热爱大自然的美景,更热爱自己现在所过的这种恬淡的田园生活。“不厌看”三个字,道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远离朝庭、归隐田园的喜悦和满足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质朴,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