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山月梦悠悠,白发三年在惠州。
诗骨梅花两清绝,此身只合葬罗浮。

【注释】

江风山月:指惠州的山水。梦悠悠:梦中景象渺茫,无法寻觅。三年:指作者在惠州任上的时间已过去三年之久。荣教谕:指诗人的朋友或友人。惠州:今属广东。罗浮:山名,在广东省博罗县东北,相传为仙人所居,又名罗浮山。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于元祐四年(1089)贬惠州时写给友人陈师道的诗。当时苏轼正流寓惠州,心情郁闷,故作此诗以自解。诗中“梅”字用得十分巧妙,“梅”与“梅”音近义同,故“梅骨”即指“诗骨”。诗写诗人在惠州三年来的生活,抒发了他内心苦闷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优美。

开头两句点明自己谪居惠州的时间之长和心情之苦:“江风山月梦悠悠,白发三年在惠州。”江风吹拂着山中的月亮,诗人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于是在梦中寻觅那已经逝去的三年时光。这里,诗人把贬谪惠州的艰难处境和孤独凄凉的心情形象地描绘出来。“悠悠”二字,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惆怅。“白发三年”,则表明了诗人在这三年中度过的日子是何等的漫长。

诗人由景而情,由物及人,抒发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骨梅花两清绝,此身只合葬罗浮。”诗人在这里以梅花自比,说自己就像梅花一样清高脱俗,不随俗沉沦。但诗人心中却充满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两清绝”即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友谊纯洁无瑕。然而诗人又觉得自己的处境太凄惨,只能与朋友同葬罗浮山,表达他不愿苟活的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悲愤不平和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优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