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夷湖上水如空,十幅蒲帆得顺风。
七十二鬟看不尽,捧心人在馆娃宫。
过太湖
翁卷,北宋诗人,字续古,号梅溪。其诗风清新脱俗,以写景见长,尤善画竹。翁卷一生多才艺,工书法,喜作山水小景,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杨万里、姜夔、范成大齐名,人称“宋诗四大家”。他的诗歌作品,在后世广为传颂,如《过太湖》便是其中一首著名之作。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
- “不跨三州地,苏州水最多。”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苏州地区水域丰富景象的赞叹。”不跨三州”指的是诗人不越过其他州郡,而直接经过苏州。”苏州水最多”则描绘了苏州地区的水文景观,突出其在江南地区的独特地位。
- “昔年僧为说,今日自经过。”
这句诗通过“昔年”和“今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和现在不同境遇的感慨。”僧为说”指过去的僧人曾向他讲述过这一地方的故事或传说,而“今日自经过”则说明诗人亲自经历了这个地方。
- “亡国岂无恨,渔人休更歌。”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的思考。诗人提到“亡国”,暗示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国破家亡之事,而“岂无恨”则是对这种历史的无奈和哀叹。”渔人休更歌”则表达了渔民们不再吟唱关于国家兴亡的歌谣,可能是为了保持沉默,避免再被提起这些敏感的历史话题。
- “洞庭山一抹,翠霭白云和。”
这句诗描绘了洞庭山的美丽景色。”洞庭山一抹”形象地勾勒出山峦的轮廓,如同一抹淡淡的墨色在天际。”翠霭”形容山上云雾缭绕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美丽。”白云和”则是指天空中的云彩与山色相融合,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综合赏析
这首诗是翁卷在一次游历中所作,通过对苏州地区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沧桑的反思。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翁卷成功地捕捉了太湖地区的自然美和历史感,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