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流泉石上琴,泉声松籁是知音。
世间筝笛非无耳,谁识先生太古心。

【题解】

本诗为一首咏物言志诗。前两句写松林中泉水声与琴音相互交融,仿佛知音;后两句则以弦外之音暗示高士不遇的情怀。

【注释】

松下:指高耸于松树之上。流泉:流水声。石上琴:指泉水声。石,名词作动词。知音:知音者,能领会其意的人。筝笛:泛指各种弹拨乐器。太古心:指高尚、古朴之心。此指高士的心。

【赏析】

首联“松下流泉石上琴,泉声松籁是知音。”写山泉和琴韵相合。诗人在松树林中听见了泉水叮咚的声音,这声音好像一位知音,正与他的琴声相合。“松下”二字,既写出诗人置身山林之中,又点明所听的琴声来自松下,即泉水的淙淙之声。这淙淙之声,正是诗人心灵手自巧地演奏出的乐符,所以“知音”之说,是实至名归。“石上”二字,既表明了琴声的来源,又暗示着弹奏琴的地点,也表现了高士清高的隐士身份。“泉声松籁是知音”,不仅写出了山泉与琴声相合的美妙境界,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高远的情趣与淡泊的情怀。

颔联“世间筝笛非无耳,谁识先生太古心?”写世俗之人不识得高士的情操。诗人以筝、笛为喻,来比喻世俗之人,他们没有耳朵,不懂得欣赏高雅的音乐,更无法理解高士的情操。而诗人却以“太古心”来比喻自己,表示自己的心性如同上古时代一样淳朴、高雅、超脱尘世。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诗人自身的高洁品质。

尾联“谁识先生太古心?”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高洁品质。诗人以“太古心”来比喻自己,表示自己的心性如同上古时代一样淳朴、高雅、超脱尘世。这一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高士的敬仰之情,同时又揭示了诗人自身的高洁品质。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高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诗人自身的高洁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