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在空谷,无人知其芳。
好风时过之,清芬袭我裳。
薄言掇其英,置之君子堂。
君子好修洁,佩之比珩璜。
葹薋妒其美,寂寞委秋霜。
托根苟得所,弃置庸何伤。

【注释】

幽兰:幽香的兰花。

空谷:空旷寂静的地方,这里指深山幽谷。

芳:芳香,花的香气。

薄言:略微地说;一说“薄”通“勃”,稍微的意思。

掇:拾取。

佩:挂于身上。

珩璜:玉器,古人以美玉为饰,这里代指美德。

葹薋:一种香草,又称薰胥、熏草、薰草。

托根:依附着生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写兰花自处不与人知而能保持其芬芳,以及被世人所嫉妒而遭到冷落的命运,抒发了一种高洁傲岸的人生态度和对清正廉明的人格美的向往之情。

首句“幽兰在空谷”,写兰花生长的环境。“幽”字写出了兰花生长在幽静的山谷中,它不是那种被人欣赏的名贵花卉,因而也就没有人来采摘它的花朵。“无人知其芳”,这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它既点出了下文的“好风时过之”这句的原因,又自然引出了第二句“好风时过之”,说明只有那“好风时过之”才能使兰花的香气袭人。

第二句“好风时过之”,紧承首句而来,写兰花之所以能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是因为有“好风”的帮助。这里的“好风”,是指那些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的好人品性。这一句既是对兰花的赞美,又是对人的劝勉:一个人如果具有好的品质,就像一阵清风一样,自然会使人感到愉悦,从而得到别人的赞许。

第三句“清芬袭我裳”,紧承第二句而来,进一步描写兰花散发的香气扑面而来的情景。“清芬”指的是清新浓郁的芳香。“袭我裳”是说那浓郁的花香直冲我的衣裳。这一句是说,当一阵和风过后,那清新浓郁的兰花香气扑鼻而来,直冲我的衣裳。

第四句“薄言掇其英”,承接第三句而来,写自己忍不住伸手去摘兰花上的花蕾。“薄言”的意思是轻轻地说(或作“微微地”),“掇”是拾取的动作。“其”是代词,指前文所说的兰花。这一句是说轻轻拿起那朵刚刚绽放的兰花的花蕾。“置之君子堂”,承接第四句而来,写把兰花放到君子的房间里。“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堂”指房间。这一句是说把那朵刚刚绽放的兰花放在了品德高尚之人的房间里。

第五句“君子好修洁”,承接第五句而来,写品德高尚的人喜欢保持自己的纯洁无瑕。“好”意为喜欢,爱好;“好”通“郝”,洁白;“修洁”就是纯洁无暇、清白无污。这一句是说品德高尚的人喜欢保持自己的纯洁无瑕。“佩之比珩璜”,承接第五句而来,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用它来装饰自己的佩饰,就像玉佩上的玉环那样美丽珍贵。“佩”是挂于身上。“珩璜”是两种古代贵族所戴的玉制装饰品,这里代指美德。这一句是说品德高尚的人用它来装饰自己的佩饰,就像玉佩上的玉环那样美丽珍贵。

第六句“葹薋妒其美”。这是全诗的最后一句,承接第六句而来,写人们嫉妒它那美丽的品质。“葹薋”是一种香草,又名薰胥、熏草、薰草。“葹薋妒其美”,意思是这种香草也妒忌它那美好的品质。这一句是说这种香草也像人一样妒忌它那美好的品质。“寂寞委秋霜”,承接第七句而来,意思是它独自承受着秋霜的摧残。“寂寞”是指孤独寂寞,凄冷凄凉。这一句是说它独自承受着秋霜的摧残,孤寂凄凉。“委”是委屈的意思。“秋霜”即秋天的寒霜。这一句是说它独自承受着秋霜的摧残,孤寂凄凉。这两句诗是对前面四句诗意思的概括。

这首诗借咏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于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清正廉洁的人格之美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