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雁触罗网,群鸿中夜惊。
彼物尚如此,何况弟与兄。
芦花霜白天冥冥,水寒月黑祗长更。
岂不闻玄圃昆仑有琪树,凤凰长栖最高处。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物喻人。诗人以“雁”自比,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全诗四句,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一、二)写雁触网惊群,第二层(三、四)写鸿鹄高飞,凤凰长在。诗人将雁与鹤、鸿鹄相比,意在说明自己的怀才不遇。

题雁图

【译文】

一只雁子被罗网所困,一群鸿雁在半夜中惊起。

那物体尚且如此,何况弟弟和兄长呢!

芦花霜白天昏暗,水寒月黑只长夜。

难道没有听说过玄圃昆仑有琪树?

凤凰长久栖息在最高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雁”自比,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全诗四句,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一、二)写雁触网惊群,第二层(三、四)写鸿鹄高飞,凤凰长在。诗人将雁与鹤、鸿鹄相比,意在说明自己的怀才不遇。

首联写“一雁”触网惊群,点出了题中的“雁”,并暗示了作者的身世。颔联则从反面来写,“彼物尚如此,何况弟与兄”,意思是说,连鸟兽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的弟弟、哥哥们呢。颈联写“芦花霜白天昏暗”、“水寒月黑只长夜”,这两句话是写雁的处境。尾联写“岂闻玄圃昆仑有琪树,凤凰长在最高处”,这是化用了《离骚》中的诗句,意思是“难道没有听说过玄圃昆仑有琪树?凤凰长久栖息在最高处”。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玄圃昆仑有琪树”的美好向往,又表明自己虽遭挫折仍不失壮志的豪情。

名家点评

宋代文学家苏轼《东坡题跋》:“余谓此篇用事多而语工切,盖坡公之笔也。”清代文人王士祯《渔洋诗话·卷二·卷三·卷四》:“此等题目,无一字可入,但用意精深,故能传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