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蚕室,祭神桑,吴蚕在箔神在堂。
愿神佑蚕风日好,取茧倍多蚕缕长。
十日天阴未开箔,蚕吐丝迟茧还薄。
地炉火暖借春回,再祷神蚕须急作。
缫车易转茧易抽,长丝满桁晴不收。
新妇登堂向姑道,今岁衣姑丝不少。
蚕簇词
拜蚕室,祭神桑,吴蚕在箔神在堂。
愿神佑蚕风日好,取茧倍多蚕缕长。
十日天阴未开箔,蚕吐丝迟茧还薄。
地炉火暖借春回,再祷神蚕须急作。
缫车易转茧易抽,长丝满桁晴不收。
新妇登堂向姑道,今岁衣姑丝不少。
注释:
- 拜蚕室:指在专门的场所进行祭拜蚕神。
- 祭神桑:在蚕神像前供奉桑叶。
- 蚕在箔(箔纸):指蚕在箔子上结茧。
- 神在堂:指祭拜蚕神的仪式在祠堂里进行。
- 愿神佑蚕风日好:希望蚕能在一个好天气中养蚕。
- 取茧倍多蚕缕长:希望收获的茧数量多,蚕丝也更长。
- 十日天阴未开箔:连续十天阴雨天气没有放蚕箔。
- 蚕吐丝迟茧还薄:蚕吐丝的时间比平常晚,而且结出的茧又薄。
- 地炉火暖借春回:用地炉取暖,希望能利用春天的气息帮助养蚕。
- 再祷神蚕须急作:再次祭拜请求蚕神保佑尽快完成养蚕的工作。
- 缫车易转茧易抽:缫丝机容易转动,茧也容易被抽出。
- 长丝满桁晴不收:形容缫出来的丝绸很长,即使晴天也不会收起来。
- 新妇登堂向姑道:新婚女子登上堂屋,对婆婆讲述今天的事情。
- 今岁衣姑丝不少:今年的衣服足够婆婆穿。
赏析:
这首《蚕簇词》是一首关于养蚕和缫丝的民歌,反映了江南地区农民在古代社会中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描绘一个典型的蚕农家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蚕农们在养蚕、缫丝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和喜悦。
诗中的“拜蚕室,祭神桑,吴蚕在箔神在堂”描述了祭拜蚕神的情景,以及养蚕的过程。蚕农们相信,通过祭拜神灵,可以祈求蚕虫健康生长,收获更多更好的茧丝。这里的“拜蚕室”和“祭神桑”是对传统民间信仰的体现,也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尊重。
诗中“愿神佑蚕风日好,取茧倍多蚕缕长”表达了蚕农们的美好愿望,即希望天气晴朗,有利于蚕虫的饲养,从而获得更多的茧丝和更长的蚕丝。这种期望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
诗中的“十日天阴未开箔,蚕吐丝迟茧还薄”揭示了由于连续降雨导致无法及时放养蚕箔,影响了养蚕的正常进行。这一描述展示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诗中的“地炉火暖借春回,再祷神蚕须急作”表现了蚕农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乐观。他们利用地炉来取暖,希望能够借助春天的气息帮助蚕虫更好地生长,同时也再次祈求神灵保佑养蚕工作尽快完成。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民在面对困难时的精神风貌。
诗中的“缫车易转茧易抽,长丝满桁晴不收”描述了缫丝过程中的便利和丰收。缫丝机能够轻松转动,茧丝也很容易抽出,说明生产过程已经非常熟练。同时,即使收获的丝很多,也不会影响晾晒和储存,表现出了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古代中国农民在养蚕和缫丝过程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