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陶潜宅,重湖范蠡舟。
一轮初满夜,万象已高秋。
远树枝藏鹊,前溪水没鸥。
秦川贵公子,此夕强登楼。

【解析】

此诗是诗人于长安应试时所作。“月夜”是诗题,写景为主,寓情于景。前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首联“三径陶潜宅”,点出作者的出处,表明自己有退隐之心。颔联“重湖范蠡舟”,用范蠡乘船泛舟的故事来比喻自己辞官归田,与世无争。颈联“远树藏鹊”,写月夜中的自然景色。尾联“秦川贵公子”和“此夕强登楼”写出了诗人的无奈与辛酸。

【答案】

月夜(月夜独登楼)

三径陶潜宅,重湖范蠡舟。

一轮初满夜,万象已高秋。

远树枝藏鹊,前溪水没鸥。

秦川贵公子,此夕强登楼。

注释:①陶潜:指东晋诗人陶渊明。②范蠡:指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越国大夫范蠡。③贵公子:指权贵子弟。④秋:一作“凉”。译文:我独自登上高楼,遥望月光下的三径,想到陶潜隐居田园,想起范蠡驾着小船在重湖之上遨游。一轮月亮刚刚升起,照亮了大地,万物都沐浴在这明亮的月光之下,仿佛进入了高秋时节。远处的树上已经看不到喜鹊,近处的溪水中没有了游鱼。我想起了权贵子弟,今夜我还要登上这高楼。赏析:这首诗为唐代诗人韦蟾所作。诗人以“月夜”为题,写他独自登上高楼观赏月景,并抒发了他内心的感慨。首句“月夜”,点出诗题,说明是写夜景;次句“三径”二字暗含陶潜的出处,表示诗人自比陶潜,有退隐之意;第三句“重湖”二字暗含范蠡的出处,表示诗人自比范蠡,有避世之意;第四句“一轮初满”四字,既点出月亮刚升上天空,又暗含“中秋佳节”之时,诗人借赏月之机,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之情。第五、六两句承上启下,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月夜美景。“远树枝藏鹊”,写远山之上树木苍翠茂盛,枝叶茂密,遮天蔽日,连喜鹊也躲藏起来,只留下一片鸟鸣声回荡在空中;“前溪水没鸥”,写溪流前面,水面清澈见底,倒映着月亮的影子,连水中游动的鱼儿也找不到踪影。诗人通过这两个景物描写,进一步衬托出月光之明亮,夜色之幽深。最后两句“秦川贵公子,此夕强登楼”,诗人以“贵公子”代指权贵子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权贵子弟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无奈。他看到这些权贵子弟在月色中欣赏美景,而他却要登上高楼欣赏月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