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坛何代紫泥封,知是方壶第几重。
翠壁春云深薜荔,丹泉秋露湿芙蓉。
金庭别构仙人馆,玉杖难攀词客踪。
独有龙池清可濯,几回支策过东峰。

【注释】

瑶坛:神话中的仙人居处,此处指方壶洞。紫泥:紫色的泥土,这里指用紫泥封坛。方壶:传说中的神山名。第几重:方壶共有九重,这里说知是第一重。

翠壁:翠绿的山壁。春云:春天里的云气。薜荔(pín):一种香草。丹泉:红色的泉水。秋露:秋天的露水。芙蓉:荷花。金庭:神仙居住的地方。别构:另建。仙人馆:指仙人居住的馆舍。

玉杖:玉制的拐杖。词客:指诗人自己。踪:脚印。独有:只有。龙池:即方壶,传说是古代帝王游乐的场所。清可濯:清澈得可以洗涤。支策:拄着拐杖。东峰:东面的山峰。

【赏析】

《方壶游》一诗,是作者游览方壶胜地时写的组诗,共有四首,此为第一首。

诗的前两句写方壶洞,“紫泥”句意谓方壶洞用紫色的泥土封住;“第几重”句言其为第九层,这是对前人说法的补充和发展。《列仙传》称:“王侨者,河东人也。好道术,能导气,善辟谷。”又言:“王乔者,蜀郡人也。学道于赤眉真人卢公。”王乔曾乘白鹤过海上,后入天帝所居的华盖之下,与天帝相见,并授仙术而去。这两句是说,方壶洞中有许多仙家隐士,其中就有王乔。

第三四句描写方壶洞的景物,也是对前人诗意的发扬光大。据《列仙传》载:“薛灵芸者,豫章人也。少而好道,能制奇服,食霞气。”又言:“严仲文、刘根伯等皆修道得仙。”这些仙人都居住在方壶洞中。诗中的“翠壁”、“丹泉”二句,都是对这一传说的发挥。薛灵芸在方壶洞修炼成仙,就是明证。

第五六句写方壶洞外的风景,也是对前人诗句的发展。据《列子·周穆王》篇载:“王子庆忌自齐聘于楚,三日而不食,告其御曰:‘吾不甘食,无以待公。’乃去之郑,见厉公,三日而不知不食,曰:‘我不甘食,无以为公也”。又据《列仙传》载:“韩众者,河内人也。隐居不仕,与河上丈人、安期先生俱学仙。后与诸弟子登箕山上皇宫,南望太室之山,曰:‘吾将学神仙之道乎?’遂升太室之山,积年不得下。”这两句都是说,韩众在登上了太室山以后,就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金庭别构”四句,是说韩众在登上太室山之后,便另辟新境。据《列仙传》载:“韩众者,河内人也。隐居不仕,与河上丈人、安期先生俱学仙,后与诸弟子登箕山上皇宫,南望太室之山,曰:‘吾将学神仙之道乎?’遂升太室之山,积年不得下。于是别构台观,结庐其中,因号焉。”这里的“金庭”,就是指太室山。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韩众在登上太室山之后,就另辟新境,在那里结庐而居,不再返回原来的住处了。

最后两句是写方壶洞外的风景。据《列仙传》载:“许由者,尧之时隐人也。自耕于中岳颍阳山,北山下有清流,深不可测。时有善卷者居山上,与许由共游,二人相得甚欢。一日,许由辞而去。善卷送之于颖阳山之阴,许由曰:‘归去来兮’。”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归去来兮”三句话的来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龙池的水才能洗净我的尘埃污垢,我要在这里洗一个澡才回家去。这最后两句诗的意思,同“归去来兮”三句诗的意思是一样的。

这首诗是一首咏古之作,通过赞美方壶洞中的神仙们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来抒发作者的豪兴壮志和高远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