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生石底无泥滓,复映梅花清可怜。
山人濯缨明月下,一夜高咏蕊珠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山谷景象,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首句:“泉生石底无泥滓,复映梅花清可怜。”
  1. “泉生石底”形容泉水自石缝中涌出,清澈见底。这里的“生”字用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泉水从石底冒出的情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无泥滓”则进一步强调了泉水的纯净,没有任何杂质,使得整个景象更加清新脱俗。
  3. “复映梅花”则通过反射,使得梅花的美丽在水面上得到了放大,增强了视觉美感。
  4. “清可怜”则是对整体景象的评价,既表达了对美景的喜爱,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 次句:“山人濯缨明月下,一夜高咏蕊珠篇。”
  1. “山人濯缨”描绘了一位山中的隐士在月光下清洗帽子的情境,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意,也反映了隐士的生活状态,远离尘嚣,追求自然的清净。
  2. “明月下”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氛围,为下文的高咏做好了铺垫。
  3. “一夜高咏蕊珠篇”则表现了诗人深夜吟咏的美好时光,这里的“蕊珠篇”可能指的是诗歌或文学创作,诗人在月夜下沉醉于艺术的殿堂,享受着精神的愉悦。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深邃的内涵以及优美的意境,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高度融合,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佳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文人的才情与审美情趣,也能够从中体会到人与自然、诗与远方的和谐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