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沧江月上初,依稀听得唱吴歈。
推篷欲认停舟处,已过前村十里馀。

【释义】

梦醒时看见沧江上的月亮刚刚升起,依稀听见了吴歈的歌声。推篷想要寻找停舟的地方,已经过了前村十里多。

【赏析】

这是一首记事诗。作者夜宿泗泾,梦见吴歈在梦中演唱歌曲,醒来时还清晰地记得那情景。第二天清晨起来,他推门走出船舱,想追寻梦中的情景,可是眼前已是一片茫茫烟水,再也找不到了。

“梦醒”是全篇的起兴。“沧江月上初”,写梦醒时的时间和环境。沧江是指钱塘江。“沧”字用得极好:它既形容江色苍苍,又写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月上初”说明时间是深夜。“月上”与“月下”相对照,突出了“上”字。

“依稀听得唱吴歈”,写梦境中的情景:“吴歈”即“吴歌”。这句说,在梦中隐约地听到有人唱着吴歌。“依稀”二字,把听歌的感觉写得非常真切。“依稀”一词,不但表现了听觉上的模糊,更突出了听觉上的专注、敏锐,使读者仿佛也听到了那悠扬的歌声。“依稀”、“依稀”重复用笔,加强了表达效果,渲染出一种朦胧、缥缈的美感,为下文的转折作好了铺垫。

“推篷欲认停舟处”,写诗人醒来后的行动:他想从篷里走出来,去辨认一下梦中停船的地方。“欲”字写出了诗人急于寻觅的心情。“停舟处”表明诗人曾在这里停留过。“已过前村十里余”,写诗人从船头望下去所看到的景象:船篷已经推开,他正站在船头观望着远方。“已过”一词,表明船已经到了前面那个村落。“前村”表明诗人正在向前看。“十里余”表明距离已经很远了。

此诗首句点题,第二句写梦境,第三句写梦醒,第四句写梦醒后的行动。四句之中,有景有情,有声有色。诗中所写之景,虽不十分壮美,但很自然;诗中所写之情,也很真实。这首诗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它却能给人以清新之感,这大概是由于作者善于观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而写成的缘故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