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向江湄学漫游,诗囊茶灶载扁舟。
碧空呼鹤频招手,浅濑观鱼辄点头。
棹过芦花惊水鸟,角吹洲畔逐溪牛。
风清兼吐山巅月,醉听渔歌自在流。
【注释】
放舟:泛舟。乌槎(chá):指木筏。
长向:常向,常常。江湄:江岸。学漫游:游历。
诗囊:盛诗书的袋子,这里指诗人随身携带的书籍。茶灶:烹茶的炉具和烧饭的火盆,用来说明诗人的生活简朴。扁舟:小船。
碧空:蓝天。呼:呼唤。频:多次。招手:示意招呼。
浅濑(xiè):水流湍急之处。观:观赏。辄点头:即景生情,有所感触而点头。
棹过:划船经过。芦花:芦苇。水鸟:水禽。惊:惊动,惊起。
角吹:用牛角声相和,与溪边的牛儿相和。洲畔:水边。逐:追随。逐溪:追逐溪水。洲畔,水边的堤岸。
风清:微风轻拂,风清气爽。吐山巅月:明月高悬于山顶,清光四溢。
醉听:酒喝得正酣时所听到的。渔歌:渔民的歌声。自在流:任随它自然地流传、流淌。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作者乘舟漫游江南的诗歌。诗中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江南风光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首联“放舟乌槎长向江湄学漫游,诗囊茶灶载扁舟”,描述了作者乘坐小船在江边游玩的情景。乌槎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这里比喻为小船。诗囊、茶灶都是作者生活用品,载扁舟则表明了作者携带着这些用品出行。
颔联“碧空呼鹤频招手,浅濑观鱼辄点头”则是对作者所见景色的具体描绘。碧空呼鹤是形容天空中的鹤飞翔自如,频招手则表明作者被其吸引。浅濑观鱼则表现了作者在水中观赏鱼群的愉悦心情。
颈联“棹过芦花惊水鸟,角吹洲畔逐溪牛”,进一步描绘了江南的水乡景色。棹过是指划桨经过,惊水鸟则表现了水面上的惊鸿一瞥,角吹洲畔则是用牛角声和溪边的牛相互呼应,增添了诗意。
尾联“风清兼吐山巅月,醉听渔歌自在流”是对全诗的总结。风清则表示天气清爽,山巅月指的是山顶的月亮,醉听渔歌则表达了作者陶醉于自然之中的心情。自在流则意味着任其自由流淌,不受任何束缚。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风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