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阳(今属河南)人。
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
调邢州司户参军,迁晋州和川令。
神宗时,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
元丰四年(一○八一),拜吏部尚书。
六年,迁尚书右丞。
哲宗即位,转尚书左丞。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门下侍郎,寻出知大名府。
崇宁元年卒,年七十一。
有诗文一百卷,已佚。
事见《杂肋集》卷六二《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今录诗七首。
生卒年:?-?
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阳(今属河南)人。
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
调邢州司户参军,迁晋州和川令。
神宗时,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
元丰四年(一○八一),拜吏部尚书。
六年,迁尚书右丞。
哲宗即位,转尚书左丞。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门下侍郎,寻出知大名府。
崇宁元年卒,年七十一。
有诗文一百卷,已佚。
事见《杂肋集》卷六二《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今录诗七首。
生卒年:?-?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自为像赞” - 字面意义:为自己画的石麒麟作赞美之词。 - 注释: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为一石麒麟画像,并为此画像写下了赞美之词。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自豪感。 2. “李公天下石麒麟” - 字面意义:李公是著名的收藏家或鉴赏家,他的收藏中有天下无双的石麒麟。 - 注释:这里的李公可能是指一位知名的收藏家,他拥有众多珍贵之物,其中包括这一石麒麟。 -
送刘贡父悴海陵 吾侪客京师,晨夕厌欢聒。 僦舍八九椽,郁溽增烦渴。 有如辙中鱼,噞喁不可活。 百鸟趋高门,䟃𧽼互挥喝。 论辩苦难裁,气焰欻相夺。 所丧或捐躯,所得未易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刘贡父在海陵(今江苏泰州)遭受打击和挫折的同情与安慰。 首联“吾侪客京师,晨夕厌欢聒”,写自己客居京师之苦。 颔联“僦舍八九椽,郁溽增烦渴”,写租住的简陋房屋,潮湿闷热,令人厌烦。 颈联“有如辙中鱼
【诗句解析】 1. 一阵若邪溪上雨,雨过荷花香满路。 - 若邪溪: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一条小河,因李白曾游历于此而得名。 2. 拖筇(lóng):拖着手杖,筇为竹制的手杖。 3. 寺在白云堆里住:指松山寺坐落在如云朵般的山峰之中。 4. 老僧却笑寻茶具,旋汲寒泉煮玉乳。 - 却笑:反而笑了出来。 - 旋汲:立刻汲水。 5. 睡魔惊散毛骨清,坐看秦峰秋月午。 6. 松杉竹影半窗户:形容松、竹
【注释】 颂古联珠:赞颂古人的诗作,用“联珠”比喻。 尘中:世俗中。 辩主:能辨是非的人。 眼分明:眼睛明亮、清晰。 特地寻方:专程去寻访方法。 点睛:使事物更生动,常用以称赞诗文中的佳句或妙喻。 耆婆:梵语Gupta的音译,意译为“长者”,佛教传说中的印度古代高僧。 暝眩:形容因眼花而看不清楚。 南北绝人行:指南北方,指北方的盲人已失传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一位能辨是非的盲人
【诗句解读】 - 第一句:“长歌” —— 这是诗的标题,表明这是一首抒发情感的长篇诗歌。 - 第二句:“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 —— 描绘了一幅野外鸟儿啼叫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思念。 - 第三句:“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 —— 春天的气息中,桃花盛开,满枝头的花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情感。 - 第四句:“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 —— 在桃花盛开的地方
赵州当日少谦光 ,不出三门见赵王。 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都是一禅床。 注释:赵州的谦光,就是他的谦虚光大,出家修行后,不再出家人的家门,直接去见赵王(赵州刺史)。 赵王是赵州的弟子,所以赵州去见他时,他应该是没有剃度的僧人,所以赵州说“不出三门”,即指不出门见客,也不剃度。赵王对赵州的到来非常高兴,所以当赵州来见他时,他应该也是非常高兴,所以赵州说“争似金山无量相”。
【注释】 紫蟹:螃蟹的颜色。黄柑:橘子。新酒熟:新酿的白酒已经熟透。伊州:唐代教坊曲调名,又名“伊州遍”。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旅途中即景生情之作。前两句写夜行船的所见所闻。诗人乘坐的小舟行驶在江上,夜色朦胧之中,只见岸边停泊着一艘小舟,船上放着几个装满新鲜螃蟹和橘子的篮子。当船靠岸停稳后,船夫便开始唱起《伊州曲》来,声音悠扬婉转,传得老远老远。第三句写船夫的歌声。第四句写诗人的联想。
这首诗是一首戒杀文,其内容如下: 1. 注释: - 鳞甲材毛诸品类:指的是各种动物的鳞片、皮毛。 - 众生与佛心无二:众生与佛心没有区别。 - 只为当时错用心,致使今生头角异:因为当时的误解和错误决定,导致了今生的不同命运。 - 水中游,林里戏,何忍将来充日计:在水中游泳,在树林中嬉戏,怎能忍心把它们当做食物来使用? - 磨刀着火或研齑,口不能言眼还觑:用磨刀石磨快刀子,用火烤东西
其四 藕断丝难续, 鹭鸶飞不回。 人去情难了, 心伤泪满腮。 注释: 1. 藕断丝难续:比喻感情已经破裂,无法修复。 2. 鹭鸶飞不回:比喻离去的人无法回到原地。 3. 人去情难了:形容情感上的痛苦,难以解脱。 4. 心伤泪满腮:形容内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泪水盈满了脸颊。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感受。首句“藕断丝难续”以藕断喻情断,形象地展现了爱情或友情的破裂
沂山龙祠祈雨有应 南山高峻嶒,北山亦崷崒,坐看两山云出没。 译文:南山高耸入云,北山陡峭险峻,我们坐在山脚下看着两座山峰的云雾缭绕。 注释:南山(指南边的山)高峻嶒,崷崒(jīn zhú),指北面的山,崷崒,陡峭。 行如驱,归若呼,始觉山中有灵物。 郁郁其焚兰,覃覃其击鼓,祝屡云云巫屡舞。 我民无罪神所怜,一夜雷风三尺雨。 岭木兮苍苍,溪泉兮央央,决云散诸峰互明灭。 东阡西陌农事忙
苏寿元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苏寿元,字仁仲,号北溪,出生于福安(今属福建)。他九岁便能撰写文章,显示出其非凡的才华。在太学游历期间,他的文名远扬,这在当时的教育环境中是非常不寻常的。 宋亡后,苏寿元选择了隐居,并在建阳定居下来。尽管当时许多太学生回到京师继续学习时都受到了郡博士的职位邀请,但他却拒绝离开,而是专注于教授《春秋》和《四书》等儒家经典。这种坚守信念和追求文化传承的精神
李清臣(一○三二~一一○二),字邦直,安阳(今属河南)人。 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 调邢州司户参军,迁晋州和川令。 神宗时,召为两朝国史编修官,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 元丰四年(一○八一),拜吏部尚书。 六年,迁尚书右丞。 哲宗即位,转尚书左丞。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为门下侍郎,寻出知大名府。 崇宁元年卒,年七十一。 有诗文一百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