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处江山旧,凭高独怆然。
曾随章贡水,直抵秣陵天。
六月溪楼上,三年樵舍前。
风光今夕异,抚景倍流连。
【注释】
望处:远眺之处。江山:指山川景色。
凭高:站在高处。独怆然:独自悲伤、伤感。
曾随章贡水:曾随长江之水东下,至南京。
直抵秣陵天:直通南京。
六月溪楼:在南京六朝时为官者避暑之地。溪楼,即临江楼。
三年樵舍前:我曾在南京的山上砍柴居住了三年。
风光今夕异:今晚的风光与往日不同。
流连:留恋,不忍离去。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作者因受牵连被贬到吉州永新县当司马时所作。当时诗人正羁旅在吉州永新县,心情郁闷。此诗是其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首句“望处江山旧”,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远方的山川,心中不免泛起阵阵涟漪。这句诗以景起兴,为后文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凭高独怆然”,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内心的感慨。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诗人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第三联“曾随章贡水,直抵秣陵天”,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跟随父亲一起乘坐长江之水向东而去,抵达了南京。这句诗通过回忆,展现了诗人与父亲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六月溪楼上,三年樵舍前”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在南京生活经历的回顾。他曾经在南京的溪楼上度过炎热的夏天,也曾在山上砍柴居住了三年。这些经历都成为了诗人人生中宝贵的记忆。
最后一句“风光今夕异,抚景倍流连”,诗人感叹现在的风光与往日大不相同,因此更加怀念过去的时光。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