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当夏至荐芳馨,才入秋风味便轻。
幼女不知颜色好,等闲裁作绛纱灯。
《荔支诗·其二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荔枝成熟时的美景及其带来的独特风味。下面是诗句的原文及翻译:
- ”`
时当夏至荐芳馨,
才入秋风味便轻。
幼女不知颜色好,
等闲裁作绛纱灯。
”`
译文:
正当夏日炎炎,荔枝散发着诱人的芳香。
一入秋天,它的风味就变得清淡了许多。
幼女们不知道荔枝的美,随意将其裁剪成绛纱灯笼。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荔枝成熟时的季节变化和人们对于这种美味水果的不同态度。首先,“时当夏至荐芳馨”表达了荔枝在夏季时节香气四溢的景象。紧接着,“才入秋风味便轻”则描述了随着季节的转换,荔枝的风味开始变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对食物味道的影响。
“幼女不知颜色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无知或愚昧状态,即一些未经过教育的小女孩不了解荔枝之美,仅仅是随意地将其裁剪成灯笼使用。这反映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讽刺。最后一句“等闲裁作绛纱灯”不仅揭示了荔枝的实用性,也表现了人们对这种美食的轻视和缺乏欣赏的态度。
《荔支诗·其二十》不仅仅是一首关于荔枝的赞美诗,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对待食物的态度以及社会教育的问题。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