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那可镇沧溟,圣泽南归百粤兴。
一自曹溪铃铎后,人天百万更无声。
【注释】
明珠:佛经中说,佛祖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弟子都未领会其中深意。惟有迦叶尊者心领神会。佛祖便将一朵鲜花授予迦叶尊者。后人因此称佛教为“释迦牟尼佛”之教,迦叶尊者为“初祖”。那可镇:指明珠能镇住沧海。沧溟:沧海。南归:指南去。百粤:古越族的别称,泛指南方各族人民。兴:兴盛。曹溪:指中国广东曹溪山,为禅宗发源地之一。铃铎:梵语,即转轮圣王的法器——宝铃。此处借喻禅宗法器。人天:指人间、天上的一切众生。百万:众多。
【译文】
一颗珍珠岂能镇住沧海,佛法圣泽南方回归百粤。自从曹溪铃铎之后,人间天上更无人声。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当时送万维那慧均典客到栖贤寺请佛舍利一事已办妥。诗人以诗赠万维那慧均,并作此二首以纪其事。
第一首前两句是赞颂佛舍利的珍贵。明珠象征佛教,佛舍利代表佛法,珠可以镇海,而佛舍利则能镇百越,使岭南百粤之地得以安定,从而促进那里的文化发展与宗教传播。后两句则是对禅宗大师曹溪惠能的赞颂,惠能在曹溪一地传扬佛法,使那里成为禅宗的圣地,其影响深远,使得人间、天上一切众生都得到了教化,从而天下太平。第二首主要写送舍利之事的圆满结束。前两句赞扬了佛教的普度众生的功德,以及佛教在南土的传播。后两句是对慧能大师及其禅法的赞美。慧能作为禅宗六世祖,他的禅法具有极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