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峰历尽见荒岑,胜事当年不可寻。
古佛有光随日转,石幢孤影向江深。
未秋高树先摇落,薄暮疏蝉空好音。
身似萍蓬何所感,忽然又作越人吟。
【注释】
(1)舟过飞来寺:指乘船经过杭州的飞来峰。
(2)乱峰历尽见荒岑,胜事当年不可寻:形容经过许多山峰后到达了一片荒凉的地方,那些美好的景色早已不复存在。
(3)古佛有光随日转,石幢孤影向江深:指寺庙里的古佛像在阳光照耀下,随着太阳的转动而移动;石幢的倒影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孤独。
(4)未秋高树先摇落,薄暮疏蝉空好音:指秋天还没到,树木就已经开始凋零;傍晚时分,稀疏的蝉鸣声让人感到寂寞。
(5)身似萍蓬何所感,忽然又作越人吟:指自己像飘浮不定的浮萍和蓬草一样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归宿;忽然之间,又想起了越州的歌谣。
【赏析】
《舟过飞来峰》,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诗人乘坐一叶扁舟,从杭州城出发,经过飞来峰时所见的山景和感受。诗人通过对飞来峰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首句“乱峰历尽见荒岑”,描绘了一幅经过无数山峰后终于到达一片荒凉之地的画面。这里,“乱峰历尽”指的是经历了许多山峰的考验,“见荒岑”则是指到达了一个荒芜的角落。通过这两个词,诗人展现了一种历经艰辛后得到的宁静与满足。
“胜事当年不可寻”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失。这里的“胜事”指的是曾经令人向往和追求的美好事物,而“不可寻”则表示这些事物已经不复存在,只能在记忆中寻找。这种对比和反差,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意味。
在颔联中,“古佛有光随日转”,描述了寺庙里古佛像在阳光照耀下,随着太阳的转动而移动的情景。这一细节既体现了寺庙的庄严和宁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同时,“石幢孤影向江深”则描绘了石幢的倒影映照在江面上,显得更加孤独。这一画面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
颈联中的“未秋高树先摇落”,描绘了秋天还未到来时,树木就已经开始凋零的景象。这里的“未秋”指的是还未进入深秋时节,而“高树”则是指高大的树木。通过这一景象,诗人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短暂性的感慨。而“薄暮疏蝉空好音”则描绘了傍晚时分,稀疏的蝉鸣声带来的寂寞和凄凉。这里的“薄暮”指的是天色渐暗的时候,而“疏蝉”则是指稀少的蝉鸣声。通过这一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尾联中的“身似萍蓬何所感”一句,诗人用“身似萍蓬”来形容自己如同飘浮不定的浮萍和蓬草一样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归宿。这里的“何所感”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处境和感受的表达。而“忽然又作越人吟”一句则是指忽然之间,又想起了越州的歌谣。这里的“越人吟”指的是越州的民歌,而“忽然又作”则是指诗人突然想起了这些歌谣。
整首诗通过描绘飞来峰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性,以及诗人对自身处境和感受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