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响终宵似急湍,溪湖汀渚总弥漫。
福田衣重水文暗,曲录床平木理宽。
鱼过石梁频点额,笋穿茅屋渐成竿。
乍晴欲上前堤望,蜡屐迟迟行路难。
冬日苦雨
寒响终宵似急湍,溪湖汀渚总弥漫。
福田衣重水文暗,曲录床平木理宽。
鱼过石梁频点额,笋穿茅屋渐成竿。
乍晴欲上前堤望,蜡屐迟迟行路难。
注释:
- 寒响终宵似急湍:寒冬的夜晚,雷声如同急流冲击岩石的声音,让人感到刺骨的寒冷。
- 溪湖汀渚总弥漫:冬天的溪水和湖泊都被冰雪覆盖,四周都是被白雪覆盖的岛屿和沙滩。
- 福田衣重水文暗:由于雨水的影响,田地里的衣物变得沉重,颜色暗淡。
- 曲录床平木理宽:弯曲的木床在潮湿的空气中显得更加柔软,木头之间的缝隙也变得宽松。
- 鱼过石梁频点额:鱼儿从石头桥上经过时,会用头顶碰触石头,留下痕迹。
- 笋穿茅屋渐成竿:竹笋从小房子的屋顶长出来,逐渐形成了竹竿。
- 乍晴欲上前堤望,蜡屐迟迟行路难:初晴的时候,想要前往堤坝远望风景,但因为鞋子是蜡制的,行走起来十分困难。
赏析:
这首《冬日苦雨》描绘了冬日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给人们带来了不便和困扰。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场大雨的感受和思考。
首句“寒响终宵似急湍”,形象地描绘了冬夜的寒冷和雷声的急促。这种声音给人一种刺骨的感觉,让人不禁联想到冬天的严寒。紧接着,诗人以“溪湖汀渚总弥漫”来描写整个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被白雪覆盖的世界。这里的“弥漫”一词,既表现了雪的厚重,也传达了人们对这个场景的惊讶和赞叹。
“福田衣重水文暗”通过写衣服的颜色变化来表达雨水对田野的影响。这里的“福田”指的是农田,而“衣重水文暗”则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浸湿了农田,使得原本鲜艳的衣服变得暗淡无光。这种描述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暗示了农民们在冬雨中辛勤劳作的情景。
第三句“曲录床平木理宽”则进一步描绘了木床在潮湿环境中的变化。这里的“曲录”可能是指弯曲的木头,而“床平木理宽”则形象地描绘了木头之间空隙的增加,以及整体结构变得相对松弛的状态。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天气的变化,也可能与人们的生活状态有关。
接下来的四、五、六句则通过描绘鱼和笋的形象来增加诗歌的画面感。“鱼过石梁频点额”通过描写鱼在石梁上留下的点点痕迹来表现鱼在水中的游动状态,而“笋穿茅屋渐成竿”则通过描绘竹子从屋顶生长出来,逐渐形成竹子的过程来表现自然界的生长力量。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赞美。
最后一句“乍晴欲上前堤望,蜡屐迟迟行路难”则表达了诗人在初晴时刻想要外出散步的愿望,但由于蜡屐行走困难,导致行动受阻,无法如愿以偿。这里的描写既展示了天气的变化,也反映出诗人心情的复杂。虽然天气转晴,但人们的出行却受到限制,这种反差让人产生共鸣。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带来的影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