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来乘兴陟崔嵬,天外扪萝鸟道回。
寒谷未秋先落叶,阴崖不雨自生雷。
低悬银汉星千点,俯视沧溟水一杯。
笑指曼殊栖迹处,几经劫火不曾灰。
【注释】
崔嵬:高大,这里指山峰。
阴崖不雨自生雷:阴崖即山的侧面。不下雨就自然产生雷声。
沧溟水一杯:沧海一粟,比喻极小。
曼殊:即曼殊沙,梵语manjusaka的音译,意译为大士、菩萨,是佛教中修行的最高果位。此处借指高僧或隐士。
劫火:佛教用语,指劫数之灾。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清凉寺时所作,诗中描写了清凉山奇伟壮丽的自然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联写自己登临清凉山后的感受。“北来乘兴陟崔嵬”,意思是说从北方来的我兴致勃勃地攀登高山。“天外扪萝鸟道回”的意思是说,在山顶上,我像鸟儿一样沿着藤蔓攀援而上,回到了天边。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登山的豪情壮志以及山路的曲折蜿蜒。
颔联写山中景象。“寒谷未秋先落叶,阴崖不雨自生雷”的意思是说,即使是寒冷的山谷,在还没有秋天的时候就已经落下树叶;即使是阴暗的山崖,也不等到下雨就会自动产生雷声。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中四季变化无常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颈联写天空和海洋的景象。“低悬银汉星千点,俯视沧溟水一杯”,意思是说,低垂的银河上有无数颗星星,而脚下的大海却只是一杯而已。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与海洋的广阔无垠,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宽广和包容。
尾联写对高僧曼殊的仰慕之情。“笑指曼殊栖迹处,几经劫火不曾灰”,意思是说,我在笑指着高僧曼殊曾经居住的地方,他已经度过了无数次的劫难而依然没有消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僧曼殊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挑战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