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势崚嶒翠霭虚,神僧多此共幽居。
云埋紫府龙蛇混,地隔红尘车马疏。
五朵芙蓉从地起,一方图画自天舒。
谁知半榻清凉石,游客能容五百馀。
【注释】
登清凉山和前韵 其六:登清凉山。清凉山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南,山上风景秀丽,有清凉寺。此诗是王士禛登清凉山时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
崚嶒(lěngcēn):高峻陡峭的样子。
神僧多此共幽居:这里指清凉寺中的僧人大多隐居在这里,过着清静的生活。
紫府龙蛇混:天上有紫府(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居住地),龙蛇混杂。
五朵芙蓉从地起:指清凉寺周围的景色如五朵盛开的芙蓉花一样美丽。
一方图画自天舒:形容清凉寺周围的风景如同画卷一般,自然、宁静。
半榻(tà)清凉石:指清凉寺里的一块石头,相传为清凉真人所留,游客们在这里休息时,都能找到一片宁静的空间。
【译文】
清凉山上的地势高峻陡峭,翠绿的云雾缭绕其中。许多僧人都隐居在这里,过上清闲的生活。
天上有紫府,龙蛇在云雾中盘旋交错,地面上车马稀少人烟稀落。
清凉寺四周如五朵盛开的芙蓉花一样美丽,一幅天然的风景画展现在眼前。
谁知这清凉寺的一角,竟有这样一片宁静的地方,让游客们都能在其中找到一片安宁的空间。
【赏析】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渔洋先生,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初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官至刑部尚书,兼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博学善诗,精于骈文、古文、乐府诗及词曲。与宋琬、孔尚任等结社唱和,名重一时。著有《带经堂集》、《渔洋诗集》等。
这首诗是王士禛登清凉山时所作,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全诗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清凉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首联“山势崚嶒翠霭虚,神僧多此共幽居。”描写了清凉山的高峻陡峭和云雾缭绕的景象,表现了山的雄伟壮观和神秘莫测。颔联“云埋紫府龙蛇混,地隔红尘车马疏。”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上的景色,云层遮住了紫府,龙蛇在云雾中盘曲蜿蜒;地面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车马稀少人烟稀落。颈联“五朵芙蓉从地起,一方图画自天舒。”形象地描绘了清凉寺周围的景色,宛如五朵盛开的芙蓉花,美丽动人。尾联“谁知半榻清凉石,游客能容五百馀。”则是对清凉寺一角的赞美。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清新,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它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描绘山景、云雾、龙蛇和芙蓉花等元素,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