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维琳,号无畏禅师,俗姓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
住湖州铜山院(《东堂集》卷九《湖州铜山无畏庵记》)。
神宗熙宁中,苏轼通判杭州时请住径山。
徽宗建中靖国初住隆教院(《永乐大典》卷二二八二引《馀英志》)。
宣和元年,崇右道教,诏僧为德士,维琳不受命,聚徒说偈而逝。
事见《吴兴诗存》二集卷一四。
今录诗三首。
生卒年:?-1119
释维琳,号无畏禅师,俗姓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
住湖州铜山院(《东堂集》卷九《湖州铜山无畏庵记》)。
神宗熙宁中,苏轼通判杭州时请住径山。
徽宗建中靖国初住隆教院(《永乐大典》卷二二八二引《馀英志》)。
宣和元年,崇右道教,诏僧为德士,维琳不受命,聚徒说偈而逝。
事见《吴兴诗存》二集卷一四。
今录诗三首。
生卒年:?-1119
【注释】 扁舟驾兰陵:扁舟,小船。驾,驾驭。兰陵,地名,在今江苏北部。 自愞旧风物:自愞,指自己。愞,同“愤”,愤激。风物,指自然景物。 君家:指你家门。 天人:天上人间。 维摩诘:即维摩居士,佛教中传说的菩萨。 文殊:佛教中的大智。 若以默相酬:如果用沉默来回报。 露柱:指和尚的法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客诗,诗人以水为媒介,从常州出发,乘船前往苏州拜访友人东坡先生。在船上
注释: 白云堂:指隐居之地。白云:比喻高远的志向,也暗含诗人自己的心绪。堂:指山中的茅草屋。碧山:青翠的山。对:相对。邻:邻居。日暮:傍晚。谁见:谁能看见。心:指心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隐居终南山时所作。诗的开头两句“堂与碧山对,白云长作邻”,以简洁的笔调描绘了白云堂的地理位置,即在青山绿水之间,周围环境清幽,仿佛与世隔绝。这里的“堂”指的是隐居之处,而“碧山”则是指周围的群山
注释:大夫去作栋梁材,无复清阴覆绿苔。指大夫被贬,没有像过去一样的清凉荫蔽。今夜月明风露冷,误他千里鹤飞来。形容月亮明亮,风和露清冷,使得远方的鹤误认为这里很温暖。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得知好友元丹丘被贬后,有感而作的一首赠诗。诗的首句直接点题,指出了元丹丘的官职被罢免;第二句则表达了对元丹丘仕途坎坷的同情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感人
注释:瓯面上的乳花,谁能一起观赏? 赏析: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逋所作的《山园小梅二首》中的第二首。诗的前两句描写梅花盛开的情景。“瓯面”是指盛着水或饮料的杯子,因为形状像一个瓯,所以叫“瓯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瓯面上倒上一些清水,水面上便出现了像乳一样的花纹。这里用“谁共看”三字点明梅花盛开,没有人欣赏这一情景
宋代诗人并非“释宗演”,实际上,他是日本临济宗的僧人,名为若狭人,字洪岳,号楞伽窟、小厮子、不可往子等。他的诗词作品在宋朝时期颇为著名,尤其是《送定维那》一诗,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佛学修为。 释宗演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词创作上。他的诗词不仅具有深刻的佛教内涵,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例如,他的《偈颂三十二首》中的第十一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音乐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