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基下学,象山明自然。
支离与径捷,彼此尝交镌。
百年公论定,毕竟谁为偏。
昔闻昌黎语,轲死失其传。
皇极久不建,西教擅吾权。
投人剧妖冶,落网无愚贤。
孰辨真顽空,拘肆成痴颠。
良心一以溺,作圣何由缘。
二程开兴运,勠力扫腥膻。
涵养须用敬,致知学攸先。
神功合内外,彝训肃昭宣。
谁哉乐易简,径欲遗陈编。
自然岂不贵,无乃流于禅。
孤风邈难嗣,缺月澹寒川。
近来白沙老,应执九原鞭。
缅思原泉句,今昔几尼渊。
宁知下学功,是水可澄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至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

“紫阳基下学”,意为在紫阳基(即紫霄宫,位于终南山)之下学习。
译文:“我”在这里学习,学习的地方是紫霄宫。
关键词:紫阳基、终南山、紫霄宫。
赏析:紫霄宫是道教的重要道场,贾至在此地学习,反映了他虔诚的道教信仰。

第二句

“象山明自然”,意为效仿自然之道,像山一样高远而清晰。
译文:“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追求自然的道理。
关键词:自然、道理、追求。
赏析:这里的“象山”指的是道家的“象山派”,强调顺应自然,不做作。

第三句

“支离与径捷”,意味着追求支离破碎的知识与快捷方便的知识,两者经常相互矛盾。
译文:“我”在学习过程中,既要追求支离破碎的知识,又要追求快捷方便的知识。
关键词:支离、径捷、知识。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心态,既追求深入细致的理解,又希望快速掌握。

第四句

“彼此尝交镌”,意为彼此之间不断交流切磋。
译文:“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切磋。
关键词:交流、切磋。
赏析:这反映了贾至在学习过程中的开放态度,愿意与他人分享知识,共同进步。

第五句

“百年公论定,毕竟谁为偏”,意为经过百年的争论,最终会有一个定论,但终究是谁的问题?
译文:“我”在学习过程中,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和争论,但最终总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关键词:百年、公论定、定论、谁为偏。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贾至对于学术真理的追求,尽管历经争议,但最终会有明确的结论。

第六句

“昔闻昌黎语,轲死失其传”,意为曾经听闻过韩愈的言论,但后来韩愈去世,他的学说也随之消失。
译文:“我”在学习过程中,曾经听闻过韩愈的言论,但后来韩愈去世,他的学说也随之消失。
关键词:昌黎、韩愈、失传。
赏析:这体现了贾至对于古代圣贤言论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韩愈逝世后学说传承的遗憾。

第七句

“皇极久不建,西教擅吾权”,意为皇权已经很久没有建立,西方的教育却占据了优势地位。
译文:“我”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皇权已经很久没有建立,西方教育却在东方占据主导地位。
关键词:皇极、西教、占优。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贾至对于当时教育格局的看法,认为西方教育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优势。

第八句

“投人剧妖冶,落网无愚贤”,意为投到人世间,人们都是那么妖艳美丽;一旦落入法网,无论贫富贵贱,都没有一个是愚蠢或贤能的。
译文:“我”在人间,人们都是那么美丽动人;一旦被捕,无论贫富,都没有一个是愚昧或贤德的。
关键词:投人、妖冶、落网、愚贤。
赏析:通过对比人世的繁华与法网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感慨。

第九句

“孰辨真顽空,拘肆成痴颠”,意为谁能分辨真伪、真假、虚幻?被束缚的人会变得疯狂和颠倒。
译文:“我”在探讨真、伪、空的问题时,发现被束缚的自己变得疯狂和颠倒。
关键词:真、顽、空、拘肆、痴颠。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贾至在思考哲学问题时的困惑和挣扎,以及他对束缚自己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第十句

“良心一以溺,作圣何由缘”,意为如果连良心都丧失,那么要成为圣人又从何谈起呢?
译文:“我”在思考如何成为圣人时,突然发现连自己的良心都丧失了。
关键词:良心、溺、圣人。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贾至在道德上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对个人修养的质疑。

第十一句

“二程开兴运,勠力扫腥膻”,意为二程(程颐、程颢)开创了新的气象,齐心协力扫除了邪恶和膻味。
译文:“我”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二程的影响,开始改变旧习,努力扫除不良风气。
关键词:二程、兴运、腥膻、扫除。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贾至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决心改变自己,为社会带来正面的改变。

第十二句

“涵养须用敬,致知学攸先”,意为涵养必须以恭敬之心进行,求知必须先从学习做起。
译文:“我”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涵养和求知的重要性,必须以恭敬之心进行涵养,并把求知放在首位。
关键词:涵养、致知、敬、学、攸先。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提醒读者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

第十三句

“神功合内外,彝训肃昭宣”,意为神功需要内外兼修,遵守彝训就能使道德光明照耀四方。
译文:“我”认识到内外兼修的重要性,并且遵循彝训,使得道德光明照耀四方。
关键词:神功、内外、彝训、光明、照耀。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贾至对道德修养的理解,认为内外兼修才能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

第十四句

“谁哉乐易简,径欲遗陈编”,意为谁能欣赏这种简单的乐趣,只是简单地丢弃陈旧的书籍而不去深入研究呢?
译文:“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意识到只有那些真正欣赏简单乐趣的人,才会仅仅满足于丢弃陈旧的书籍而不去深入研究。
关键词:乐易简、遗陈编、享受、深入钻研。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贾至对知识深度的追求,认为只有深入钻研才能领悟知识的本质。

第十五句

“自然岂不贵,无乃流于禅”,意为自然是珍贵的,但如果没有把握好就可能会陷入禅宗的虚无主义。
译文:“我”认识到自然的价值,但担心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就会陷入禅宗的虚无主义。
关键词:自然、价值、禅宗、虚无主义。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贾至对自然和禅宗的思考,认为自然虽然宝贵,但不能盲目追求禅宗的虚无主义。

第十六句

“孤风邈难嗣,缺月澹寒川”,意为孤独的风难以找到继承者,缺月让寒冷的河水变得更加冷清。
译文:“我”感到孤独,无法找到可以继承自己事业的人;同时,缺月也让寒冷的河水更加显得冷清。
关键词:孤风、邈难嗣、缺月、寒川。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贾至对孤独和冷漠的感受,以及对社会缺少继承者的忧虑。

第十七句

“近来白沙老,应执九原鞭”,意为近来有一位名叫白沙的老学者,应该手持九泉鞭来惩治那些败坏道德的人。
译文:“我”感到社会道德败坏,有一位名叫白沙的老学者应该手持九泉鞭来惩治那些败坏道德的人。
关键词:白沙、老学者、九泉鞭、败坏道德的人。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贾至对社会道德败坏现象的关注,呼吁有人站出来维护道德。

第十八句

“缅思原泉句,今昔几尼渊”,意为回顾《原泉》篇中的诗句,感叹现在和过去多么不同啊!
译文:“我”回想起《原泉》篇中的诗句,感叹现在和过去是多么的不同啊!
关键词:原泉、诗句、今昔、差异。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贾至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思考。

第十九句

“宁知下学功,是水可澄鲜”,意为难道不知道学问的基础功夫就像清水可以洗净杂质一样重要吗?
**译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