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千树塞玄都,超佐薇垣帝渥殊。
上事不妨沾暑雨,开门先合剪春芜。
农桑遍野家应给,寮寀同心德不孤。
须忆少年兄与弟,青灯相对讲三谟。
注释:
忆仲弟以六月六日上事 其二
桃花千树塞玄都,超佐薇垣帝渥殊。
上事不妨沾暑雨,开门先合剪春芜。
农桑遍野家应给,寮寀同心德不孤。
须忆少年兄与弟,青灯相对讲三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回忆与弟弟在六月六日一起参加祭祀仪式的情景,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桃花千树塞玄都,超佐薇垣帝渥殊。”这两句诗描绘了祭祀场景的美丽景象。桃花烂漫,犹如千树盛开,塞满了玄都城,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作为祭官的人,则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和神圣的职责,如同皇帝一样受到特别的恩宠和礼遇。这里的“帝”字,不仅指的是皇帝,还暗指了作者对弟弟的崇敬之情。
“上事不妨沾暑雨,开门先合剪春芜。”这两句诗则是对祭祀仪式的描述。在炎热的夏季,祭祀者可以享受着清凉的雨水,这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和回报。当祭祀者打开门时,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片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延续。这里的“剪春芜”形象地描绘了春季的到来和万物的生长。
“农桑遍野家应给,寮寀同心德不孤。”这两句诗则进一步强调了农桑的重要性。在祭祀之后,农民们应该继续耕作田间地头,以确保粮食的丰收和生活的稳定。而寮寀们也应该团结一心,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这里所说的“寮寀”,是指那些参与祭祀的官员们,他们共同为国为民谋福利。
“须忆少年兄与弟,青灯相对讲三谟。”最后两句诗则回归到了作者与弟弟的回忆中。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常常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如今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那种纯真的友谊和深厚的感情依旧存在。每当夜深人静,他们还会一起坐在青灯下,相互倾诉心声,探讨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福祉。
这首诗通过对六月六日祭祀仪式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于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