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衮昭垂万汇春,从班多暇梦归频。
非关故国青山好,为忆重闱白发新。
画舫寒光迎滟滪,寿筵晴色散峨岷。
何由泂挹巴江水,净洗金罍侑几巡。
【解析】
此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是
龙衮昭垂万汇春,从班多暇梦归频。
非关故国青山好,为忆重闱白发新。
画舫寒光迎滟滪,寿筵晴色散峨岷。
何由泂挹巴江水,净洗金罍侑几巡。
【解析】
此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是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庚戌年春赴南雍省侍,过秋后即返,有赋咏而忘稿,追忆得下十章。 次峡江 眼界俄开阔,悠然独倚蓬。暝烟藏远树,残照掠孤峰。合市人初散,邻船话不同。两年频过此,碌碌愧英雄。 注释:视野突然变得开阔,悠然自得地独自倚在篷窗旁。傍晚的烟雾遮住了远处的树木,残阳照射在山峰之上。周围的人们刚刚散去,旁边的船里人们谈论的话题各不相同。这两年里频繁经过这里,心中却感到惭愧,觉得自己不够英雄。
《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颇有赋咏而亡其稿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其三 过市汊》是明代文学家罗钦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 人家依岸浅,驿岸俯江斜。 密雨遮龙雾,奔流走象牙。 金陵何处是,白下望中赊。 明到南昌郡,徐亭扫落花。 ``` 译文: 在岸边的人家显得十分简陋,靠近驿站的岸边又低矮又倾斜。 密集的雨点遮蔽了天空中的龙雾,河水急速地流淌如同象牙一样光滑。
【注释】 庚戌:唐玄宗天宝三年(748)。南雍:南都,即今南京市。侍秋:在秋天到南都去侍奉皇帝。省侍:巡视、访问。秋半: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乃还:不久就回来了。颇有赋咏而亡其稿:有很多作品,但丢失了。追忆:回想。仅得:只剩下。下十章:后十首。下: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都任监察御史时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心,以及为官的无奈和辛酸。 “过尽白沙洲,千峰跃未休。青馀原上麦
诗句释义: 1. 小酌初成醉,扁舟已出湖。 - “小酌”指饮酒的量小,“初成醉”形容饮酒后感到微醺,开始觉得醉意。 - “扁舟”指小船,“已出湖”表示船已经离开了湖泊。 2. 乾坤双眼阔,江汉一峰孤。 - “乾坤”指的是天地之间,“双眼阔”形容宽广无边,这里可能是指视野广阔。 - “江汉一峰孤”中的“江汉”泛指长江和汉水,“一峰孤”表示一座山峰独自矗立。 3. 龙窟深通海,茅封半属吴。 -
【注释】 ①庚戌:农历正月初十。南雍:指国子学,在今南京。侍:侍奉。侍秋:即“侍春”,春天去国子学学习。②赋咏:写诗。③虞歌:虞舜之歌,《尚书·五子之歌》有“皇祖有训”之句,故用为典。④峥嵘(zhēng róng)汉业:汉朝的事业。⑤亭长:汉代地方官名。多情:慷慨悲壮。⑥义帝:指项羽的叔父项伯,曾封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所杀。⑦韩生:指韩信,曾被封为淮阴侯。⑧拔山:比喻力大无穷。⑨天明
【注释】 庚戌:唐玄宗天宝三年(748)。南雍:南都,今南京。侍秋:陪侍秋天。半乃还:半年后归来。有赋咏而亡其稿:指诗人曾作过一些诗篇,但已丢失。追忆:回忆。仅得此下十章:指只记得下面十首诗。其七:第七首。过清溪:经过清溪。 【译文】 山水池州好,风波客子愁。 可怜赵昴发,深愧宋齐丘。 忠义名长在,奸谀死即休。 致君时未晚,吊古泪还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以“清溪”为题
【注释】 过吴城:经过吴城县的驿站,即吴城驿。 苍茫:指天色苍茫。斜:倾斜,这里指夕阳西下。 淹:同“淹”,长久。 生计:生活来源。 白沙:山间白色的沙土。 风光长似此:指景色总是如此,没有什么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到南雍省侍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写人,尾联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全诗用字精当,句法简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注释: 1. 过李阳河:《史记》记载,李广任太守时,匈奴曾犯边,他率军追击至李阳河(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与敌激战后,士兵死伤过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此处用其故事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感慨。 2. 围棋决胜苦:指在战争中,双方经过长时间的激战,最终以一方的胜利告终。 3. 回首李阳河:诗人回想起自己在战争中的经历,心中充满了感慨。 4. 一鸟过江没,片云遮日多:形容战乱中,生灵涂炭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 - 庚戌年,即公历1640年; - 春天前往; - 南雍(位于今南京),古代的学府,这里指代学习之地。 第二句:“颇有赋咏而亡其稿” - 创作了很多诗篇; - 但未能保留下全部。 第三句:“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 回忆起只有以下十章的诗句; - “下”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未被记录或遗失的诗作。 第四句:“其十 回途过大孤”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佳丽芜湖县”,指芜湖这个地方风景优美,景色美丽。“千年拱帝京”,形容历史悠久,千年沧桑。“树连淮浦碧,江逐海潮平”,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天地容疏拙,风波托死生”,写出了大自然的博大胸怀。“不将诗句觅,对景若为情”,写出了诗人在自然景色的感召之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襄阳送别郭太守廷章时所作,表达了对郭太守的深厚感情。诗中通过描绘襄阳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郭太守的政绩,展现了郭太守的美好形象和高尚品德。最后一句“伫看玄发入都门”则是诗人对郭太守的美好祝愿,希望郭太守能够早日回到京城长安,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岘山深刻照乾坤,善政千年儗并论。(注释:岘山的深度映照了天地
展亲共喜天书下,持节遥看水部东。 麟角新声谐律吕,马头晴色见龟蒙。 心驰阙里春风动,宴锡灵光礼数隆。 周度想应河患急,早摅筹策赞司空。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水部(即今天的山东省)为周希源撰写冬官赋的经历。全诗分为四句,每句都蕴含了深厚的意义。 展亲共喜天书下,持节遥看水部东。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亲朋好友共同欣喜地看到朝廷下诏让诗人前往山东,担任水部官员的职务。持节遥看水部东
【注释】: 星郎:指尹如川,副郎。槎头:船头。九原:墓地。黄麻:古代皇帝的诏令。从教:任由、任凭。里闬(hàn):乡里,家乡。盍簪(hé zān):停冠休憩。上林花:汉武帝时在上林苑种植各种花卉,后称园林为上林。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别尹如川副郎奉使靖江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行前饯别;后四句叙行后思念。 首联“星郎踪迹半天涯”,诗人把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寄寓于“星郎”二字之中
这首诗是诗人对弟弟毅轩的祝贺。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宪府归来早,林居十五秋。 - 宪府归来:指回到朝廷任职。宪府是指御史台,这里指代皇帝的秘书机构。 - 林居:指在山林中居住。 - 十五年秋:十五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2. 心诚辞宠利,疏果动宸旒。 - 心诚辞宠利:指内心真诚地拒绝诱惑和名利。 - 疏果:指疏放的生活,不拘泥于世俗的生活方式。 - 宸旒:指皇帝的御座,也常用来比喻帝王的权威
赠乡旧张克谋 三十年来往,乡情久更亲。 家和浑是福,屋润岂为贫。 每爱清尊满,何妨白发新。 出门时矫首,钟阜正嶙峋。 注释: - 三十年来往:指的是作者与故乡之间有三十年的往来时间。 - 乡情久更亲:指作者与家乡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亲近。 - 家和浑是福:强调家庭和睦是幸福的基础。 - 屋润岂为贫:意为即使贫穷也不妨碍拥有美好的家居环境。 - 每爱清尊满;每次享受美酒时都感到满足。
璧水传新制,瀛洲又一时。 为怜居第好,须遣故人知。 细竹连深巷,疏花映短篱。 便应携酒去,醉倒亦吾宜。 注释: 璧水:即秦淮河,古代金陵的一条重要河流。 瀛洲:指传说中的仙岛,这里指代美好的居所或官舍。 为怜:是因为喜欢而怜惜。 故人:老朋友。 细竹:细长的竹子。 疏花:稀疏开放的花朵。 便应:应该。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罗钦顺的《金陵官舍四首次郭价夫司业韵 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