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君夜台游,邻鬼纷累百。
聿始迎封君,又若聚叹息。
谁能一布衣,老用著冠帻。
有子虽令学,曾几青云客。
家家竞落莫,谁氏再丰硕。
幸灾俗之常,而闵垂绝魄。
隔藩即仇雠,反眼视蛮貊。
封君有宽肠,春水满四泽。
蜉蝣生死间,天地一朝夕。
生荣死之安,盍受百鬼役。
寄言人世间,愿踵封君迹。
盛封主事挽诗
盛封主事挽诗,是一首表达对逝去亲人怀念之情的诗歌。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述了逝者生前的点点滴滴,以及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我们来分析第一句“封君夜台游,邻鬼纷累百”。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其中,“封君”指的是逝去的亲人,“夜台游”则是指逝者在夜深人静时仍在世间游荡。这里暗示了逝者生前的生活状况,以及他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而“邻鬼纷累百”则表达了周围邻居对他的哀悼和缅怀,他们纷纷前来悼念,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我们看到第二句“聿始迎封君,又若聚叹息”。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在得知逝者去世的消息后,内心的悲痛与无奈。其中,“聿始迎封君”指的是人们刚刚得知消息时的心情,而“又若聚叹息”则表达了他们对逝者的深深悼念。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人们面对亲人离世时的复杂情感。
再看第三句“谁能一布衣,老用著冠帻”。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生前平凡生活的感慨。其中,“谁能一布衣”意味着平凡的生活并没有给逝者带来荣耀或地位,而“老用著冠帻”则描绘了他在晚年仍保持着朴素的形象。这两句诗通过比较的方式,强调了逝者生前的平凡与简朴。
第四句“有子虽令学,曾几青云客”。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逝者子女的期望与祝福。其中,“有子虽令学”意味着子女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立志学习,有所追求,而“曾几青云客”则表示他们有望成为出人头地、名扬四海的人物。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逝者子女的希望与祝福。
第五句“家家竞落莫,谁氏再丰硕”。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逝者家族的担忧与同情。其中,“家家竞落莫”意味着每家每户都在经历着衰败与不幸,而“谁氏再丰硕”则表达了人们对于未来家族命运的忧虑与担忧。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逝者家族的同情与关注。
第六句“幸灾俗之常,而闵垂绝魄”。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于灾难的无奈与悲哀。其中,“幸灾俗之常”意味着人们对于灾难的发生已经习以为常,而“而闵垂绝魄”则表达了人们对于逝者生命的消逝感到惋惜与悲痛。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逝者生命的无常与悲哀。
第七句“隔藩即仇雠,反眼视蛮貊”。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异族或敌人的敌意与仇恨。其中,“隔藩即仇雠”意味着两国之间存在着敌对关系,而“反眼视蛮貊”则表示双方在对待对方时都持有敌对态度。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不同国家间关系的看法与态度。
第八句“封君有宽肠,春水满四泽”。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逝者宽厚胸怀的赞美。其中,“封君有宽肠”意味着逝者拥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他人,而“春水满四泽”则形容其影响力深远且广布四方。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逝者人格魅力的赞美与敬仰。
第九句“蜉蝣生死间,天地一朝夕”。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慨。其中,“蜉蝣生死间”意味着人类生命如同蜉蝣般短暂,而“天地一朝夕”则形容时间的流逝之快,让人难以把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思考。
第十句“生荣死之安,盍受百鬼役”。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生前荣耀与死后安宁的思考。其中,“生荣死之安”意味着人们认为逝者生前享有荣耀,死后也能得到安宁,而“盍受百鬼役”则表示人们希望逝者能够接受百鬼的服役,保佑家族平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逝者生前荣耀与死后安宁的看法与期望。
第十一句“寄言人世间,愿踵封君迹”。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于后人继承逝者遗志的期望。其中,“寄言人世间”,即希望后人能够继承并发扬逝者的精神,而“踵封君迹”则表示希望后人能够继续前行,继承并发扬先辈的事业。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后人继承先辈遗志的期望与祝愿。
盛封主事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点滴的描绘以及对后世的期待与祝愿,展现了人们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