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獍食其父,䲭枭食其母。
彪虎一母生,母去彪食虎。
维乌恒反哺,维雁行不补。
鹡鸰鸟之微,友义良独苦。
虽无华虫文,舌不逮鹦鹉。
飞鸣行摇摇,急难亦堪武。
疾风一枝安,百鸟谁敢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全诗内容,结合注释和关键词句理解诗意;然后抓住意象特点,分析景物营造的氛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最后赏析诗句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译文:
母鹰生下一只小鹰,它的母亲却离开了。雄鹰长大后吃起了小鹰,小鹰也只好吃起别的鸟肉来。燕子总是不停地哺育自己的雏燕,大雁却从不补食自己幼小的儿女。鹡鸰鸟虽小,但它们相互友爱,共同生存,这是多么值得称赞啊!我虽然没有华丽的羽毛,我的嘴巴也不象鹦鹉那样善于说话,但是,在紧急关头,我也能发出有力的鸣叫,振翅飞翔,摇动翅膀,在危难之中也能助人一臂之力,甚至能与百鸟一起高歌猛飞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鸟类的亲子相哺、兄弟相依等美好行为,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行为的赞美之情。首二句“破獍食其父,䲭枭食其母”,用破獍和枭两种凶禽来比喻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三四两句“彪虎一母生,母去彪食虎”,则通过彪虎母子互相哺育的行为,进一步说明这些凶禽的残忍本性。五六句“维乌恒反哺,维雁行不补”,写乌鸦和大雁都能经常给自己的孩子喂食,而那些忘恩负义之人,却往往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抛弃朋友不管。最后两句“鹡鸰鸟之微,友义良独苦”,写鹡鸰鸟虽然细小,但也能相互友爱,共同生存。而那些忘恩负义之徒,就不如这些小鸟那样知恩图报,反而更加可恶可恨。
整首诗采用比兴手法,先以“破獍”“枭”喻指某些人忘恩负义的恶行,再由物到人,写那些忘恩负义之人的种种行径。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母去”“母去”“母去”等,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鹰的离去,也写出了凶禽们残忍的本质。
全诗语言朴素、凝练、质朴无华,但又不乏文采。如“疾风一枝安”,“百鸟谁敢侮”,语意双关,富有音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