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四十八岁,中分当此年。
相看似宾主,人拟是神仙。
冠忽加头上,子方归日边。
丁宁焚谏草,恐与蜀人传。

童给事便省归蜀

明代诗人罗玘五言律诗赏析

  1. 诗词原文
    百四十八岁,中分当此年。
    相看似宾主,人拟是神仙。
    冠忽加头上,子方归日边。
    丁宁焚谏草,恐与蜀人传。
  2. 诗词翻译
    我已是百四十八岁的高龄,正处在中年阶段。我们相互之间看起来就像是宾客和主人的关系,人们还像神仙一样。突然,我的冠带被加在了头上,儿子正准备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
  3. 诗词注释
  • 百四十八:指年龄为一百四十八岁。
  • 中分当此年:意味着正处于人生的中段阶段。
  • 相视:相互看待。
  • 似宾主:像是宾客与主人的关系。
  • 拟:比作。
  • 冠忽加头上:指突然增加了官位或地位。
  • 子方归日边:表示儿子将要离开并返回日出之地。
  • 丁宁:谨慎地。
  • 焚谏草:烧毁进谏的奏疏。
  • 恐与蜀人传:担心此事会流传至四川地区。
  1. 诗词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岁月、地位变化以及个人命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政治变迁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中的“百四十八”象征着人生的中年阶段,而“中分当此年”则暗示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通过对比宾主关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地位变化的无奈和对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感慨。此外,诗中的“冠忽加头上”、“子方归日边”等表述,不仅描绘了诗人自身的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地位提升和退休的普遍关注。最后,诗人对于焚烧谏草的行为,可能是出于对国家和社会安全的担忧,以及对直言进谏者的一种保护措施。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