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四十八岁,中分当此年。
相看似宾主,人拟是神仙。
冠忽加头上,子方归日边。
丁宁焚谏草,恐与蜀人传。
童给事便省归蜀
明代诗人罗玘五言律诗赏析
- 诗词原文
百四十八岁,中分当此年。
相看似宾主,人拟是神仙。
冠忽加头上,子方归日边。
丁宁焚谏草,恐与蜀人传。
- 诗词翻译
我已是百四十八岁的高龄,正处在中年阶段。我们相互之间看起来就像是宾客和主人的关系,人们还像神仙一样。突然,我的冠带被加在了头上,儿子正准备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
- 诗词注释
- 百四十八:指年龄为一百四十八岁。
- 中分当此年:意味着正处于人生的中段阶段。
- 相视:相互看待。
- 似宾主:像是宾客与主人的关系。
- 拟:比作。
- 冠忽加头上:指突然增加了官位或地位。
- 子方归日边:表示儿子将要离开并返回日出之地。
- 丁宁:谨慎地。
- 焚谏草:烧毁进谏的奏疏。
- 恐与蜀人传:担心此事会流传至四川地区。
- 诗词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岁月、地位变化以及个人命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政治变迁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中的“百四十八”象征着人生的中年阶段,而“中分当此年”则暗示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通过对比宾主关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地位变化的无奈和对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感慨。此外,诗中的“冠忽加头上”、“子方归日边”等表述,不仅描绘了诗人自身的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地位提升和退休的普遍关注。最后,诗人对于焚烧谏草的行为,可能是出于对国家和社会安全的担忧,以及对直言进谏者的一种保护措施。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