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闭云房,细路穿乱石。
如何尘中人,来问仙家疾。
【注释】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云房:云雾笼罩的房子。细路:曲折的小道。乱石:参差不齐的石头。仙家疾:指仙人的疾病。尘中人:凡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首句写道士居处幽深,与世俗隔离;次句写道路曲折,环境清幽;三句写尘世之人,来求仙人治病;末句写诗人对这种求医行为的怀疑和讥讽。全诗以议论见长,语言质朴,意境清新。
修竹闭云房,细路穿乱石。
如何尘中人,来问仙家疾。
【注释】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云房:云雾笼罩的房子。细路:曲折的小道。乱石:参差不齐的石头。仙家疾:指仙人的疾病。尘中人:凡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首句写道士居处幽深,与世俗隔离;次句写道路曲折,环境清幽;三句写尘世之人,来求仙人治病;末句写诗人对这种求医行为的怀疑和讥讽。全诗以议论见长,语言质朴,意境清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全诗共有八句。 诗句释义: 1. 三山标海裔,五岳名中州。 - “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象征着神话中的仙境,而“五岳”则是中国五大名山。 2. 安知金马碧鸡外,乃有点苍千仞之神丘。 - 这里用“金马碧鸡”来代指京城长安,而“点苍”则是指云南的大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山川的向往。 3. 愚公有力不得移,至今郁郁蟠荒陬。 - “愚公”指的是传说中的老人智叟
王士性的《点苍山歌》,以明朝诗人特有的豪迈笔触,描绘了点苍山的壮美景色和深厚文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首句解读: - 明哲保身:“明朝惜别还分手”表达了在明朝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这里,“惜别”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而“分手”则反映了离别的必然性。 - 自然景观:“萝月西风待君久”描绘了秋天夜晚的自然景象,以及等待友人的孤独心境。“萝月”暗示着朦胧的月光
下菰长烟 注释:下菰:即菰草,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译文:烟雾缭绕的菰草中,隐约可见那废弃的垒台。 赏析:此句开篇点题,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古意盎然的水乡景象,为全诗定下了沉静而略带哀愁的基调。 坡陀废垒青天侧,至今传是春申宅。 三千剑客化为尘,蔓草荒烟但萧瑟。 译文: 注释:坡陀:山坡上的土丘或小山丘。 译文:如今那些曾经的剑客们已经化为了尘土。只有野草丛生的荒芜之地,显得如此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龙洞云归 弁冈东走临具区,灵牝下接龙宫居。 - 释义:龙洞中的云雾归来了。 - 译文:在弁冈东面行进,临近具有龙洞的地方,那里有一头神奇的雌性动物(龙),它居住在那里。 - 注释:弁冈:山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具区:古代传说中的地名,位于今天的上海市青浦区附近。 2. 常时出云作霖雨,每为下土苏焦枯。 - 释义
西塞山前日欲暮,江树离离起烟雾。 西塞山上的树木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苍郁,江面上升起了层层薄雾。 元真仙驭不可攀,时听渔歌隔溪渡。 那高远的仙境难以企及,只能听到渔夫们歌声悠扬,隔着小溪传来。 湾头酒贱鳜鱼肥,红尘不上绿蓑衣。 江湾处酒价便宜,而鳜鱼也长得肥美,这世外桃源的生活远离尘嚣。 投竿倚棹看新月,犹见双双白鹭飞。 放下钓竿靠在船舷,望着明亮的新月,还能看见一对对白鹭从天空中飞过。
金盖出云 峨峨金盖,指金色的伞盖。金盖出云:比喻金伞在天空中飘荡。峨峨:形容山势高峻。金盖:这里代指金銮宝盖。苕:山名。在今安徽天长县西南。《元和郡县志》卷二载:“苕山,在州西七十里。”《太平寰宇记》卷一五○引《图经》曰:“苕山,一名东吴山,有石室,相传吴王阖闾所为也。” 中天削出青瑶簪:中天:中间;削出:露出。青瑶簪: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形似簪子,用玉石制成,故称。 白云无心出岩岫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近代丹青谁第一,南有魏公北有高。 —— 在现代绘画中,谁是第一?南方有魏公(指文同),北方有高崇。 - 魏公:指宋代画家文同,以画墨竹闻名。 - 高崇:这里可能指的是其他南北两地的杰出画家或艺术家。 2. 风流雄混各臻致,下视刘商儿女曹。 —— 各种流派和风格都达到了极致,向下看那些模仿名家的作品就像孩童一般。 - 风流雄浑:形容画风宏大、气势雄伟,具有豪放的特点。 -
这首诗是宋代画家米芾的《题南宫米元晖所画山水卷》。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前代几人画山水,逸品只数南宫米: - 前代几位大画家中,只有南宫米(即米芾自己)的作品被认为是“逸品”。逸品是指超越常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南宫米山水画的高度赞赏和推崇。 2. 海岳楼前北固山,顷刻云烟生满纸: - 描绘的是一幅以“海岳楼”(可能是苏州的某个古建筑)为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衡山景色的诗。下面是对诗句和译文的分析: 第一句:“衡山山顶岚光生,翠雾直与山俱横。” 这句诗描绘了衡山山顶的景象,山顶上飘荡着绿色的烟雾,与山峰一样直挺挺地横卧在那里。 第二句:“轻云低拂北流水,落日半隐鸠兹城。” 这句诗描述了天空中的白云轻轻摇曳着,仿佛是在抚摸着北面流淌的河水,而太阳则半藏于鸠兹城的上空。 第三句:“一片松花忽吹起,反覆阴晴生眼底。”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道场霁晓:清晨的道场。霁,意为天晴;晓,意为早晨。 2. 城山:指山名,位于城南山上。簇金芙蓉:形容山峰如同盛开的莲花一样。 3. 飞标:高挂的标枪或标志物。特立:特别突出。 4. 岩前:山岩之前。风来虎听法:风声仿佛在虎听佛法的声音。 5. 烟外客至:云雾之外迎来的是客人。僧鸣钟:僧人敲响钟声。 6. 云岚:云雾缭绕的山峦。乍卷浮初日:突然卷起覆盖初升的太阳。 7.
【注释】 十一月初三日晚上在杏林,其一 天机:上天的旨意。指上天要下雨。玉壶:古代用玉做的酒器。春:春雨。海内:天地间。葛巾:葛布做的头巾,这里指葛仙翁(传说中的仙人)。葛天民:葛仙翁,即葛洪。 【译文】 天帝的旨意一发动,天上的雨水就开始落下,天地之间一片白茫茫,头上的葛巾还挂在身上,我和你也都是葛仙翁的子孙。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十一月份初五日傍晚于杏林中与友人相会
注释: 修廊行复怯,风吹合欢带。 小立避游人,佯对香炉拜。 赏析: 《寺所书所见》共二首,这是第二首。全句是:我走在长长的走廊里,又感到害怕;微风送来了花香,仿佛有情人的手臂轻轻拂着我的面庞。 “小立避游人,佯对香炉拜。” 这两句写诗人在寺庙中徘徊时的情景。“小立”写出了诗人的小心谨慎。“游人”,即游客,指那些在寺院内外闲逛的人。诗人怕与他们相遇,因此不敢大踏步前行。“避”字写出了作者的谨慎
注释: 庭燎,庭院里烧柴火取暖。春和万国香,指春天的温暖使得各国都充满了香气。小桥虹路倚天长,指的是桥梁如同彩虹般美丽,道路依山傍水,延绵不绝。明年去借仙翁手,明年再去借仙翁的智慧和能力。指点云章对玉皇,指的是用仙翁的智慧去指点云霞和玉皇大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庭燎”、“小桥虹路”等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期待。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九月:指秋天。海天吹雨未曾收:秋日海上天空,风卷着秋意的细雨,一直从海上飘到陆地上来。曾上云楼努力休:曾经攀登上云中之楼来躲避风雨,但终因天气恶劣而未能如愿。收敛此心归寂寞,一方明月烂沙头:我收敛了心情,回到孤独的寂寞中去,在沙滩上看到一轮孤月,皎洁无瑕。赏析:诗是作者于八月十五日夜与友人相约同赏中秋月的抒怀之作。首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秋日海天的图景
【注释】 兰室:即兰香,古人用以比喻幽静雅致的生活情趣。五咏:指《兰香》这首诗歌中的五个诗句。 其一:这是第一首诗的第一句。香:香气。杂麝犹能别,兼风更不分:意思是说,即使有麝香的香味,也还是能够分辨出来;即使是风吹过来,也还是闻不到气味。 静:这里指兰花生长在深山幽处。自得:自己感到快乐、满足。 觅(mì)处:寻找它的地方。却无闻:却什么也听不到。 赏析: 全诗以“香”为线索
【注释】 ①根:指花的根茎。萧艾:香草。 ②歇:停歇。 ③本根:指花的根茎。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借咏秋菊,抒写自己矢志不移、坚持正道的高尚情操。全诗以秋菊自况,通过“秋风”、“绿艳”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秋菊花的风姿神貌;又通过“芳气生”、“本根在”两句,表明只要坚守信念,就能像秋菊一样,即使受到冷遇也能保持自己的芬芳。 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次句写秋菊虽然凋谢了繁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