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西湖柱史歌,长歌三日遏云和。
雷霆白昼果在地,牛女清秋无渡河。
淮西草木色不改,衡阳花柳春何多。
几时携取陈夫子,淡月疏烟醉碧萝。
寄谢元吉
曾见西湖柱史歌,长歌三日遏云和。
雷霆白昼果在地,牛女清秋无渡河。
淮西草木色不改,衡阳花柳春何多。
几时携取陈夫子,淡月疏烟醉碧萝。
注释:
- 《寄谢元吉》是明代诗人罗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 “曾见西湖柱史歌”一句,意指曾经听过或目睹过与西湖相关的诗歌,这里提到的柱史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文人或者有杰出贡献的人物,而“歌”指的是歌唱或吟诵。
- “长歌三日遏云和”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吟咏这首诗的情感,以至于声音能遏止云彩,形容其歌声之美妙动听。
- “雷霆白昼果在地”,用雷霆、白昼等自然现象来象征某种强大的力量或真理,意味着这种力量或真理是真实存在的,不容置疑。
- “牛女清秋无渡河”描绘了牛郎织女在清秋时节无法相见的景象,暗示着距离或阻隔的无奈。
- “淮西草木色不改”,“淮西”指的是淮河流域的西侧地区,这句描述该地区的草木颜色始终如一,不受外界影响。
- “衡阳花柳春何多”,衡阳地区因春天花开柳绿而著称,这里提到春天的到来使得这里的花柳更加繁茂,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 “几时携取陈夫子”,这里的“陈夫子”可能是指某个人或某位学者,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渴望与这位先生共度时光的愿望。
- “淡月疏烟醉碧萝”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月光轻柔,烟雾朦胧,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沉醉于自然的美,享受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追求和赞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向往和感慨。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审美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