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秀色甲天下,无限秋光落酒杯。
紫盖黄旗山色见,光风霁月草堂开。
群雄已散浮云梦,此老犹寻白鹿来。
欲刬匡庐塞彭蠡,中原万里入平裁。

【注释】

东南:这里泛指江南。秀色:美好的景色。甲天下:天下第一。秋霁(jì):秋天天气晴朗。见:同“现”。紫盖山、黄巾山,皆在庐山之北。光风霁月,指晴空丽日。草堂:指诗人隐居处。群雄:指各地割据称雄的军阀。浮云梦:三国时孙权曾建都于此,故称。白鹿,指隐士。彭蠡湖,在江西鄱阳。平裁:即“平章”,评论,评断。

【赏析】

此诗是元代诗人杨载的作品。徐迂斋是作者友人,他在庐山修建了匡庐草堂,并作《匡庐草堂记》,杨载为此赋诗以和。全诗先写匡庐之景,再述友人之志,最后抒发自己之愿。

诗一开篇就写匡庐之秀美。“东南秀色甲天下”,说整个江南的美景都在这匡庐之上。“无限秋光落酒杯”,意思是在这匡庐之巅,放眼望去,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把酒临风,畅饮无阻。

第二句“紫盖黄旗山色见”,是赞美匡庐的自然景观。紫盖山、黄巾山,都是匡庐的著名景点,山峦叠嶂,气势磅礴。诗人在这里用“见”字,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第三句“光风霁月草堂开”,是对友人所作《匡庐草堂记》中“光风霁月,草堂开”一句的直接引用。这里的“草堂”指的是徐迂斋所建造的草堂。“光风霁月”形容天气晴好、阳光明媚,是文人墨客赏心悦目的环境。“草堂开”则暗示了匡庐草堂正在开放之中,欢迎世人前来游览。

后两句则是对徐迂斋志趣的描绘。“群雄已散浮云梦”,这句话中的“群雄”指的是当时各地割据称雄的英雄豪杰。他们曾经聚集于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都已经消散如烟云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徐迂斋却依然坚守此地,如同那些英雄豪杰一样不屈不挠。

末两句则是诗人自己的感慨与愿望。“此老犹寻白鹿来”,这句中的“此老”指的是徐迂斋,而“白鹿”则是指隐士。徐迂斋虽然已经年岁已高,但他仍然像年轻时那样热爱自然、追求自由。他渴望能够像隐士一样,远离尘世的纷扰,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尾联的“欲刬匡庐塞彭蠡,中原万里入平裁”,是诗人表达自己的愿望。他认为应该铲除掉那些阻碍人们前往中原的道路,让人们能够自由地来往于南北两疆之间。这里的“平裁”可以理解为公平地裁决,也可以理解为平整的道路。整首诗通过描绘匡庐之美景、友人之志趣以及诗人之愿望,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