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试艺入南宫,又捧除书出九重。
位列皋皮新教铎,家传诗礼旧儒宗。
茅堂话别听春雨,金阙辞朝候晓钟。
此去育才期造就,青衿济济睹登庸。
【注释】
- 送仪训导之官武邑学:送给仪表的训导到武邑去。仪,表字;训导,师名。
- 喜看试艺入南宫:高兴地看到应试的人中试进入内廷(即皇宫)。
- 又捧除书出九重:又拿到除书走出宫门,指升任官职。
- 位列皋皮新教铎:在朝廷担任新的教育工作,如皋皮,指孔子弟子皋陶;铎,大铃,比喻讲学或教化。
- 家传诗礼旧儒宗:家传诗礼,以《诗经》和《礼仪》为家学;旧儒宗,旧时学者宗师,比喻有学问的人。
- 茅堂话别听春雨:在茅屋中告别,听着春雨声。
- 金阙辞朝候晓钟:在皇宫金銮门外辞别,等待早晨的报时。金阙,指皇宫;朝,早晨。
- 此去育才期造就,青衿济济睹登庸:你这次去培养人才,期待他成为栋梁之材。青衿,古代读书人的服装;济济,形容人很多;登庸,选拔、任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他的老师前往武邑县学任职时的一首诗,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祝福。全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
首句“喜看试艺入南宫”,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老师能够入主南宫的欢喜之情。南宫通常指的是皇帝的居住地或者重要的政治中心,这里可能暗指老师的职位很高,地位很重要。
次句“又捧除书出九重”,则进一步描绘了老师升职的场景,再次提到老师被赋予重要的任务——除书,这是中国古代官员上任时的重要文件。九重,指的是皇城之内的九个宫门,象征着极高的权力与地位。
接下来“位列皋皮新教铎”,则表明老师在教化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新的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如同孔子的学生皋陶那样。
最后两句“家传诗礼旧儒宗”,则是赞美老师不仅有深厚的学术基础,而且有着崇高的道德品质,是古代学者中的楷模。
整首诗通过描述老师的升迁和职责,展现了诗人对老师的尊敬与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老师未来成就的期待,希望他能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