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涉洪流,夕步江皋。
凯风吹衣,游子心劳。(一章)
岸则有藻,江则有鱼。
我钓我采,荐之中厨。(二章)
昔曳里布,以献以舞。
今也则亡,敢曜斯组。(三章)
繄祭五鼎,厥养乃三。
禄不逮存,哀哀孰堪。(四章)
上冢爇黄,下冢回首。
嗟嗟游子,行役已久。(五章)
暧暧暮光,萧萧白杨。
永怀二人,曷也可忘。(六章)

诗句

  • 朝涉篇六章:早晨涉水渡过大河,傍晚在江边漫步。
  • 凯风吹衣,游子心劳:风吹动衣服,让游子感到疲惫(比喻旅途的艰辛)。
  • 岸则有藻,江则有鱼:岸边有水生植物,江中有鱼类。
  • 我钓我采,荐之中厨:我钓鱼、采摘,将它们奉献给家中厨房。
  • 昔曳里布,以献以舞:过去用它作为礼物,现在则不再使用(可能指礼仪习俗的变化)。
  • 今也则亡,敢曜斯组:如今已经废弃,不敢再用这种装饰物。
  • 繄祭五鼎,厥养乃三:祭祀使用的鼎只有三个(可能指数量或质量)。
  • 禄不逮存,哀哀孰堪:俸禄不足以维持生存,哀伤何时能停止(反映生活的困苦)。
  • 上冢爇黄,下冢回首:在墓地点燃黄色的火把,对下葬的地方依依不舍。
  • 暧暧暮光,萧萧白杨:夕阳下的朦胧光辉,白杨树随风摇曳。
  • 永怀二人,曷也可忘:永远怀念着逝去的亲人,怎能忘记?

译文

  • 朝涉篇六章:早晨踏过江河,傍晚徘徊江畔。
  • 凯风吹衣,游子心劳:凯风轻拂衣衫,游子心怀忧愁。
  • 岸则有藻,江则有鱼:岸边有水生植物,江中有鱼类。
  • 我钓我采,荐之中厨:我钓鱼、采摘,将它们奉献给家中厨房。
  • 昔曳里布,以献以舞:过去用它作为礼物,现在则不再使用(可能指礼仪习俗的变化)。
  • 今也则亡,敢曜斯组:如今已经废弃,不敢再用这种装饰物。
  • 繄祭五鼎,厥养乃三:祭祀使用的鼎只有三个(可能指数量或质量)。
  • 禄不逮存,哀哀孰堪:俸禄不足以维持生存,哀伤何时能停止(反映生活的困苦)。
  • 上冢爇黄,下冢回首:在墓地点燃黄色的火把,对下葬的地方依依不舍。
  • 暧暧暮光,萧萧白杨:夕阳下的朦胧光辉,白杨树随风摇曳。
  • 永怀二人,曷也可忘:永远怀念着逝去的亲人,怎能忘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之情的诗歌。首章通过描绘游子早晨涉水和晚上漫步江边的情境,传达出游子的辛苦与劳累。接下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如岸边的水生植物和江中的鱼类,表达了对家乡环境的怀念。诗中还提到了捕鱼和采摘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游子对故乡生活细节的思念。

第二、三章分别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变化来展现游子对过去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奈。诗人感叹昔日的礼物和现在已不再使用的物品之间的变化,反映了社会习俗的变迁。同时,诗人对那些曾经用于祭祀的鼎进行了描述,暗示这些物品的重要性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涉及生死和离别的情感。诗人描述了祭祀用的五鼎的数量,以及俸禄不足以支撑生活的困境。这两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官员的生活压力。此外,诗人还表达了对墓地的留恋之情,以及对逝者的深情怀念,体现了对逝去亲人的无尽哀思。

第六章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通过“永怀二人,曷也可忘”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的希冀。整首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游子们内心的苦楚与无奈,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依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