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欲安之,肃肃持邦刑。
藉藉于公誉,峨峨高汉廷。
君心如列宿,照野何晶荧。
又如日在空,皎皎悬丹扃。
岂令囹圄子,恻恻归沈冥。

【注释】

《何邦彦》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汉庭”比喻朝廷,借对何邦彦的赞美来表达对朝廷的眷恋之情。

行行:指道路遥远。

肃肃:威严貌。

藉藉(jiè jí):形容声势浩大。这里指声名显赫、威风凛爕。

峨峨:形容高峻的样子。这里指名声很高,地位崇高。公誉,众人的赞誉。

列宿:古代认为天上有16颗星,分属十二次相承,称为列宿。这里泛指众多的官衔。

君心:指皇帝的心境。

晶荧:光彩闪烁。

丹扃(jīng):朱红色的门,用以象征高贵的地位。这里用来形容光明正大。

沈冥:深潜不见,喻指不为人知。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时作者因上疏言事触忤新法之臣而受贬。此诗为酬答友人之作,故称《赠何邦彦》。

开头两句“行行欲安之,肃肃持邦刑”,是说:我行走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要寻求归宿,而朝廷又对我施以重刑。诗人以“行行”和“肃肃”两个叠词,渲染出其忧思重重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持邦刑”,即承受国法的制裁,这既表明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贞,同时又表现了自己身遭贬谪的不幸。

以下四句,诗人从不同角度赞扬了何邦彦的品格。“藉藉于公誉,峨峨高汉廷。”写何邦彦声望卓著,地位崇高。“君心如列宿,照野何晶荧。”“君心”指的是皇帝的心境,意谓皇帝的心思如同天上众多的星辰,光辉灿烂,照耀着原野一样。这里运用了“列宿”这个典故,意谓皇帝的心志光明正直,不可侵犯。接着,诗人又将目光转向个人:“又如日在空,皎皎悬丹闚。”意思是说,又像太阳高悬空中普照大地,它的光芒明亮辉煌,令人敬畏。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日中则昃”语出《尚书》,意为太阳到了中午就要偏西,这是自然规律。诗人将“日中则昃”与“皎皎悬丹闚”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光明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最后四句,诗人把目光投向未来:“岂令囹圄子,恻恻归沉冥。”“囹圄子”是关押犯人的意思。诗人用典,意谓你不会被囚禁起来,而是会回到那黑暗的深渊中去。这既表现了诗人对何邦彦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希望和祝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厚的感情。

全诗结构严谨缜密,层层铺叙,步步推进,先设景抒怀,后点题议论;前六句为第一部分,描绘了诗人对何邦彦的敬仰之情和对朝廷命运的忧虑;第七八句为第二部分,抒发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自己被贬后的感慨。语言平易流畅,富有音乐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