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名园恰对城,水亭宜雨更宜晴。
楼台日倒池塘影,丝竹风传巷陌声。
三月久忘玄酒味,百年知负碧山盟。
白门朋旧纷如许,后会应怀历下生。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不舍。
首联“公子名园恰对城,水亭宜雨更宜晴”,意思是公子的园林正对城市,在晴朗的天气里,可以坐在水亭里享受着和煦的阳光,也可以在雨天欣赏雨中的美景。
颔联“楼台日倒池塘影,丝竹风传巷陌声。”意思是在晴朗的天气里,楼塔的影子倒映在池塘中;风儿吹过的时候,传来了丝竹乐器的声音。
颈联“三月久忘玄酒味,百年知负碧山盟。”意思是已经很久没有尝过玄酒的滋味了;已经很久忘记我们曾经立下的誓言。
尾联“白门朋旧纷如许,后会应怀历下生。”意思是我的朋友有很多,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相聚。
【答案】
留别东园
公子名园恰对城,水亭宜雨更宜晴。
楼台日倒池塘影,丝竹风传巷陌声。
三月久忘玄酒味,百年知负碧山盟。
白门朋旧纷如许,后会应怀历下生。
赏析:
首联点明题意,写送别的环境、时间、地点和主人的身份。“名园”指有名的园林,“水亭”是园林里的建筑,“公子”指贵族子弟,这两句写出朋友的住处离城不远。第三句写晴天时,亭子建在水上,可以观赏湖上的风光;下雨时,亭子就搭在水边,可以避雨。这两句话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和送别的地方。“宜雨”“宜晴”写出了送别的时间是雨季。“对城”“悬空”写出了送别的地方离城很近。“恰对”二字表明了友人住宅的位置。“水亭”二字则表明了亭子的构造和特点。
第二联写友人的居处,表现了送别的环境和气氛。上句写晴天,下句写雨天,突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天气。“楼台”二字表明了亭子的构造,它是由许多层楼房组成,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名称。“倒影”二字说明楼台的影子正好倒映在池塘中,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亭子的特点。“丝竹”二字表明演奏音乐所用的乐器,它是由弦和管组成的乐器,声音悠扬动听。“风传”二字表明声音是通过风传播开来的。“巷陌”二字表明声音是通过街道小巷传播开来的,这一句写出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的途径。这四句诗通过描写景物来渲染氛围,为下面抒发离别之情作铺垫。
第三联写送别时的景物。前半句“三月久忘玄酒味”是说春天到来的时候,人们往往忘记了秋天品尝玄酒的味道,而只顾赏玩春景了。后半句“百年知负碧山盟”,是说人们常常忘记了和故人结下的盟约,而只顾享受眼前的欢乐了。这两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了作者对好友的留恋之情。
第四联写送别时的惜别之情。“白门”二字表明了送别的地点是在京城长安,因为长安古称白门。“朋旧”二字表明了送别的对象是朋友,他们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光阴,所以现在要分别了,因此有惜别之情。这两句写出了送别的原因和原因所在。“纷如许”二字表明了送别的朋友众多,多得难以计数。这两句写出了送别的盛况。“后会”二字表明送别之后还要见面,因此有盼相见之意。这两句写出了送别后的希望。
末联写送别之后的希望和祝愿。“历下”二字表明了送别之地,即今天的山东济南。“生”字表明了希望和祝愿的对象是友人,希望他能够长寿。这两句写出了送别者对朋友的良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