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归卧碧山岑,白发萧萧欲满簪。
居卜剡溪明主惠,望迷燕树老臣心。
层云鸟度江城远,五月花香水阁深。
感慨临风一长啸,漫云鸾鹤送馀音。
【注释】
张萧山:指诗人的友人。致政:辞去官职,归隐山林。碧山:山名,在今浙江上虞县东南。萧萧:形容白发很多;簪:古时妇女的发饰。
剡溪:在今浙江嵊县东。居卜:居住的地方。明主惠:贤明的君主恩惠。燕树:代指君王,意谓君王如燕子般亲近,老臣心:表示对君王的怀念。
层云:层层白云。江城远:指从江边远望,见城在云端之上。五月花香:指五月的江边香气扑鼻。水阁:水中的小阁。
感慨:感叹。一长啸:长声呼喊。漫云:空自说。鸾鹤:传说中能飞的鸟类。《列子·黄帝篇》中称“凤鸟之至”曰“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淮南子·览冥训》中说“乘鸾鹤,驾青龙”,都是说这些鸟能载人而飞升,这里以鸾鹤比喻自己,暗指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馀音:《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期听之,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志的是高山与流水,钟期所理解的是高山与流水,但二者志向并不相同,所以伯牙以为钟期不理解他,后来终于找到知音,即钟子期,伯牙为之破琴绝弦,以示不再弹琴,此处用此典,说自己有高洁的志气,但未遇知己,只能空自感叹罢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作者送的是好友张萧山辞官归隐之事。全诗前半写友人归隐前的情事,后半写友人离去时的感慨。全诗结构严密,脉络通贯,首尾呼应,感情真挚。
首联“拂衣归卧碧山岑,白发萧萧欲满簪”,写朋友辞官归隐前的情景。“拂衣”,是说整理衣冠准备离开的意思,也含有拂去世俗尘埃,洗尽人间烟火的味道。“归卧”,表明了友人辞官回家隐居的决心。“碧山”,指会稽山,位于浙江省上虞县西北。山色苍翠欲滴,故称之。“鬓”,泛指两鬓的头发,这里专指老年人头发因年岁增长而变白,所以说“白发萧萧”。两句的意思是说:你收拾好行装,准备回到青山绿水之中去。“欲”字,是拟人手法,把友人比作一个将要满头白发的老人,表现了友人辞官归隐时的无奈和惆怅。
颔联“居卜剡溪明主惠,望迷燕树老臣心”,进一步描绘了友人辞官归隐后的情况。“居卜”,意思是居住在哪里?“剡溪”,即今浙江嵊县东南的大江中的剡水。《太平御览》卷三二引《越绝书》:“(禹)凿山治水下注东海,方积石为渎,下则通于浙。”又引《吴录》:“大禹南征过会稽……东至于海,西至于沔,崇山间丘阜之巅,皆得禹迹焉。”这里说的就是大禹治水的事迹。“明主”,“贤明的君主”,指的就是大禹,因为大禹曾经担任过夏朝的国王。“望迷”,意思是望着远方而看不见家乡,这正说明诗人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老臣”,指自己,说自己像老臣一样忠诚。这句的意思是说:你的住宅在风景秀美的剡溪边,你在那里得到了贤明君主的恩赐。“望迷”“老臣”两个词语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方面突出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祝福之意。
颈联“层云鸟度江城远,五月花香水阁深”,描写的是友人离去后的情景。“层云”,即层层的白云;“江城”,指江边的城。“水阁”,是在水中建造的楼台,这里指友人的住所。“五月花香”,指五月时节江边花香沁人心脾,使人感到愉悦。两句的意思是说:你看那层层飘动的白云越过了江城,江边城上的景色显得那么遥远;五月的花香弥漫在水中的楼阁,使你流连忘返。
尾联“感慨临风一长啸,漫云鸾鹤送馀音”是诗人对友人离别后的一种情感表达。“感慨”,意思是有所感触、有所感慨;“临风长啸”,意思是面对风势吹动着树枝发出沙哑的声音而发出的悲鸣般的长吁短叹;“漫云”,意思是徒然地说;“鸾鹤”是传说中的仙禽,传说中它能飞到天上,它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面对风势吹动树枝发出沙哑的声音发出长啸之声,就像那些传说中的仙禽在天空自由翱翔一样;我徒然地对你说一声:“不要悲伤!”这里的“漫云”、“余音”都暗含着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无限惋惜和深情祝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