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烽火入云中,忾敌知君久在戎。
追北远劳燕将出,防秋行与汉时同。
天从上谷分边界,人自东山识谢公。
珍重庙堂柔远意,禦戎元不重奇功。

这首诗是明朝的文学家杨慎所作,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内涵。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云州烽火入云中: 云州烽火指的是古代边疆地区的警报,这里用烽火象征着边境的紧张局势。”入云中”形容烽火之猛烈,直上云霄,暗示战事之紧急。

  2. 忾敌知君久在戎: “忾”在这里是愤怒的意思,”知君”是对朝廷或将领的尊称。这句话表达了对边关将领长期奋战在战场的敬意和对其忠诚的认可。

  3. 追北远劳燕将出: “追北”指追逐敌人,”燕将”可能是北方的将领。这句诗描绘了将领们为了追击敌人而远赴边疆的景象。

  4. 防秋行与汉时同: “防秋”是一种古代边防措施,用于防御秋季可能出现的边境冲突。这句诗表明,当前的边防行动与历史上的做法相同,强调了边防工作的连续性和重要性。

  5. 天从上谷分边界: “天从”意味着上天的旨意或安排,”上谷”是明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代地理上的某个区域。这句诗意味着天命或自然条件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边界之地。

  6. 人自东山识谢公: “东山”是指谢安隐居的地方,他以文韬武略著称。这句诗表达了当地人(可能是指当地的文人)对谢公(即谢安)的敬仰之情。

  7. 珍重庙堂柔远意: “庙堂”通常指朝廷或者国家,”柔远意”则是指对外来者友好的意愿。这句诗表达了对朝廷对外政策和友好意愿的重视。

  8. 禦戎元不重奇功: “御戎”指抵御外敌,”元”是根本、重要的意思,”奇功”指非常规的成就或功绩。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抵御外敌的根本不在于追求奇特的功绩,而是在于坚守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军事场景和对将领及地方人士的描写,展现了明朝时期对外防御的重视和对国家主权的维护。诗中的“防秋”,是对秋季边防的一种特定表述,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季节变化的警觉和应对策略。同时,诗中对将领和地方人士的态度和情感表达,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