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长洲苑,秋风列羽旗。
不图新约法,复见旧威仪。
鼓舞儿童乐,歌谣父老悲。
烟埃方衮衮,禾黍正离离。
【注释】长洲:古地名,在今江苏南京西南。羽旗:古代军队的旌旗,用羽毛装饰。新约法:指汉武帝制定的《汉官威仪》等法令。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对秋风中列队的羽旗、儿童的歌舞和父老的悲歌的描写,反映了西汉末年社会动乱、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的景象。
首联“今日长洲苑,秋风列羽旗。”起句点明题目中的“秋斋杂赋”,指出是在秋天的长洲苑观赏秋风中的羽旗。长洲苑,汉代宫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秋风列羽旗,这是诗人的想象。据《汉书·礼乐志》,汉武帝时曾立《汉官威仪》等乐章以配音乐,羽旗是乐章的一部分,所以秋风中出现羽旗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这里也暗示了汉朝衰亡后的政治局面。
次联“不图新约法,复见旧威仪。”写诗人看到秋风中的羽旗,想到西汉王朝灭亡后,王莽代汉,又重新建立礼仪制度。新约法,指的是王莽所立的《王路九解》、《王路九戒》等。这两句是说:想不到新朝制定新的法律制度,却见到了汉朝旧时的礼仪。这一联从正面写出了诗人对新朝的不满和批判。
第三联“鼓舞儿童乐,歌谣父老悲。”诗人进一步描写了当时社会的风貌。鼓舞儿童的快乐,歌声里的父老悲伤,这些情景都是反映当时百姓的生活状况。这一联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最后一联“烟埃方衮衮,禾黍正离离。”诗人描绘了当时的环境景象。烟霭弥漫,草木丛生,禾黍飘摇。这一联进一步渲染了作者所处时代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背景。
全诗通过对秋风中羽旗、儿童歌舞、父老悲歌等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西汉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百姓疾苦的时代风貌,表达了诗人对新朝的不满和对民生凋敝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