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放黄鹤去,暮招黄鹤归。
翩翩两黄鹤,朝暮相随飞。
朝飞向三山②,暮归向辽海③。
虽云城郭是,但觉人民改④。
曾邀王子晋,去谒浮丘公⑤。
丹霞映碧水,万里瑶台风。
瑶台十二楼⑥,琪树珠花绕⑦。
时与五色鸾⑧,双飞啄瑶草⑨。
天风一飘荡,瞬息三千春⑩。
回首清浅波,沸沸扬清尘⑾。
青鸾既遐飞⑿,丹凤亦高举。
独招黄鹤归,静对黄鹤语。
黄鹤如有意,起舞春风前。
一笑上黄鹤,逍遥凌紫烟⒀。
【注释】
①招鹤词:指《楚辞·招隐士》中的“招隐士兮事良辰,招隐士兮道升清”之句。薛复善赋:指《文选》中收录的《招隐士》和《招隐士诗》两篇作品。
②三山:传说中蓬莱仙山之一,即传说中的方丈、瀛洲、壶梁(蓬莱)三座仙山。
③辽海:指北方的大海。
④但觉人民改:《文选》中有《招隐士》诗云:“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⑤王子晋:传说中的仙人名。浮丘公:传说中的神仙名。
⑥瑶台十二楼:指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上的瑶台。
⑦琪树珠花:形容树上长满了像珠子一般的树花。
⑧五色鸾:五种颜色的仙鸾。
⑨啄瑶草:在仙树上啄食。
⑩天风一飘荡,瞬息三千春:意思是说天风飘飘荡荡,瞬间便过了三千年。
⑾沸沸扬清尘:意思是说水波翻滚着扬起了尘埃。
⑿青鸾:神话中的神鸟,传说中能乘风飞翔到天上去。遐飞:指远飞。
⒀凌紫烟:指在天上飘浮。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诗人以黄鹤为题,抒发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富有浪漫色彩。
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清晨放飞黄鹤,傍晚又将它召唤回来。这两句是说黄鹤虽然被关在笼子里,但仍然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这里用“朝放”“暮招”两个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黄鹤的习性,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黄鹤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翩翩两黄鹤,朝暮相随飞”,进一步描绘了黄鹤的美丽形象和它们相互陪伴的情景。这里的“翩翩”二字,既形容了黄鹤的姿态,又渲染了一种优雅的氛围;而“相随飞”则表现了黄鹤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
第四句“朝飞向三山,暮归向辽海”,则是说黄鹤白天飞向远方的三山,晚上则返回辽阔的大海。这里的“三山”、“辽海”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所在之地,诗人通过黄鹤的飞行轨迹,巧妙地暗示了自己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又描绘了黄鹤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场景:“虽云城郭是,但觉人民改。”意思是说虽然城市和城墙依然存在,但人们的生活方式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的“人民改”指的是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向往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
第五句“曾邀王子晋,去谒浮丘公”,则是说诗人曾经邀请过王子晋和浮丘公这两位传说中的仙人前来拜访。这里的“王子晋”指的是传说中骑着白鹤飞升成仙的人,而“浮丘公”则是传说中的神仙名。诗人通过邀请两位仙人前来,表达了自己对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生活的追求。
第六句“丹霞映碧水,万里瑶台风”,则是说丹霞映照在碧绿的水面上,万里之外的瑶台也刮起了一阵大风。这里的“丹霞”、“碧水”、“瑶台风”都是极具画面感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将一种神秘而又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七句“瑶台十二楼,琪树珠花绕”则是进一步描绘了瑶台的美丽景象。这里的“瑶台十二楼”指的是瑶台上的楼阁众多且高耸入云;而“琪树珠花绕”则是指树上挂满了像珍珠一般的花朵。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美感,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立体、生动。
第八句“时与五色鸾,双飞啄瑶草”,则是说有时候会与五色的鸾鸟一起飞翔,在仙树上啄食瑶草。这里的“五色鸾”指的是五彩斑斓的鸾鸟,而“啄瑶草”则意味着在仙树上啄食美味的瑶菜。通过这种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美好时光。
第九句“天风一飘荡,瞬息三千春”,则是说当一阵风吹过时,仿佛瞬间度过了三千年的时光。这里的“天风”指的是来自天空的风,而“瞬息三千春”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认识。
第十句“回首清浅波,沸沸扬清尘”,则是说回头望去,只见清澈的水面波纹荡漾,水花飞扬着尘土飞扬。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水乡风光图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绪。
最后一句“青鸾既遐飞,丹凤亦高举”,则是说青鸾已经远远地飞走了,丹凤也高昂着头。这里的“青鸾”、“丹凤”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它们代表着高贵、纯洁和吉祥。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黄鹤、仙人、自然景观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同时,诗人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