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前水平岸,春雪当空舞缭乱。
东风知有客登楼②,助以琼瑶作奇观③。
昔人黄鹤去不回④,我骑白凤横江来。
遥看历历汉阳树⑤,一色尽是梨花开⑥。
人间何处称奇绝⑦,百尺栏干满江雪。
气压滕王阁上云⑧,兴高庾亮楼中月⑨。
瀛洲只尺非难到⑩,鹤背琪花落纱帽⑾。
载酒谁能问谪仙⑿,题诗未必无崔颢。
江山得此清无敌,顷刻银蟾荡瑶碧⒀。
更着仙人紫绮裘⒁,卧听吕岩吹铁笛。

【注释】①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因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而闻名。②东风:春风。③琼瑶:美玉、美石。④黄鹤:传说中的仙人。⑤历历:分明清楚的样子。⑥梨花:一种花名。⑦称奇绝:形容非常奇妙。⑧气压:气势凌人,指风势之大。⑨庾亮:东晋大臣,曾作楼中月赋。⑩瀛洲:传说中的仙山。⑾琪花:神仙的花,这里指梅花。⑿谪仙:古代传说中仙人下凡时骑着的鹤。⒀银蟾:月亮,这里指月光。⒁紫绮裘:紫色的皮衣。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一幅江天雪景图。诗以黄鹤楼为背景,描写了登黄鹤楼赏雪景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和所感的情趣,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意境高远,想象奇特,笔法空灵,语言清新。

开头两句:“黄鹤楼前水平岸,春雪当空舞缭乱。”黄鹤楼位于长江边,江水与楼前平地相接,春白雪如飞舞般在天空中飘动。诗人登上黄鹤楼欣赏着眼前的春雪美景,不禁赞叹不已。

第三句:“东风知有客登楼,助以琼瑶作奇观。”春风知道有人登上黄鹤楼观赏春雪,就吹来一股清风,帮助诗人观赏这难得的美景。诗人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第四句:“昔人黄鹤去不回,我骑白凤横江来。”昔日的黄鹤早已消失,如今又有谁能够见到它的踪影呢?然而,我却骑着白凤横渡长江而来。诗人用白凤代指自己,表达了对黄鹤楼的向往之情。

第五句:“遥看历历汉阳树,一色尽是梨花开。”远远望去,可以看到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梨花盛开的景象,如同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诗人用梨花来形容江边的树木,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六句:“人间何处称奇绝,百尺栏干满江雪。”人间哪里才能称得上是奇绝之地呢?只有黄鹤楼前的栏杆干上覆盖着厚厚的雪。诗人用百尺栏杆来形象地描绘了黄鹤楼的高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黄鹤楼的喜爱之情。

第七句:“气压滕王阁上云,兴高庾亮楼中月。”黄鹤楼的气势足以压制滕王阁上的云彩,自己的兴致也足以与庾亮的楼中的月亮相媲美。这里用“气压”和“兴高”两个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愉悦和志得意满。同时,也暗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第八句:“瀛洲只尺非难到,鹤背琪花落纱帽。”只要到达传说中的瀛州(即仙境),自然不难找到。在鹤背上落下的仙花落在了纱帽上。这里用“瀛洲”来象征仙境,用“琪花”来比喻仙草,寓意着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够像仙人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第九句:“载酒谁能问谪仙,题诗未必无崔颢。”载酒的人谁能问我这位谪仙(被贬谪的仙人)呢?题诗的人未必没有崔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自信和豪迈情怀,同时也暗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也用“谪仙”这个词语来赞美自己。

第十句:“江山得此清无敌,顷刻银蟾荡瑶碧。”江山拥有如此清澈的美景真是无人能敌,顷刻间就能将银白的月亮照耀得如同瑶池一般美丽。这里用“银蟾”来指代月亮,用“荡瑶碧”来形容月亮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第十一句:“更着仙人紫绮裘,卧听吕岩吹铁笛。”再穿上仙人的紫绮裘,躺着听吕岩吹奏铁笛。这里的“紫绮裘”是指仙人的衣服,“吕岩”是指传说中的仙人吕洞宾。这句话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仙人吹笛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追求美好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将黄鹤楼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陶醉其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自由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