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冬天宇霁,阴崖冰雪消。
荷锄向西崦,课童植松苗。
众卉岂不荣,未雪已先凋。
松姿贞且劲,凌寒见孤标。
岩谷势幽阻,土脉亦不硗。
栽培藉雨露,但苦牧与樵。
樵牧苟不侵,拱把遂成乔。
当年手所植,今已百尺条。
岁月尚吾与,见尔复昂霄。
湖山归旧隐,依云结新巢。
嗟嗟赤松子,自昔成久要。
松间路不迷,来往任逍遥。

【注】杪(miǎo):树梢。阴崖:山崖的背面。西崦(yàn):西边的山坞。课童植松苗:教导孩童植树。荷锄:扛起锄头。向:面向。众卉(cù huì):各种花卉。岂不荣:难道不茂盛吗?凌寒见孤标:在寒冬中显得格外高洁。岩谷:山涧和山谷。土脉:土壤的质地。栽培藉雨露:栽种需要雨水和阳光。苦牧与樵:辛苦地放牧、砍柴等。苟不侵:倘若不被侵犯。拱把(gǒng bǎ):形容树木长成,枝干粗壮,如拱抱之状。当年手所植:你当初亲手种下的那棵树。岁:年。尚吾与:仍然与我相依为命。昂霄:抬头高飞。湖山:指庐山或鄱阳湖一带山水。旧隐:过去的隐居之地。依云结新巢(xiáo):在云雾环绕的地方筑造新的居所。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种松诗,诗人通过对松树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以“种松”为中心,从种松开始,写到种植松树的过程,再到对松树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的感慨。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首句“杪冬天宇霁,阴崖冰雪消”,描绘出一幅冬日山林的景象。天空晴朗,山林里的积雪融化,草木复苏,生机盎然。这里的“杪”(mào)是树梢的意思,“霁”是雨过天晴的意思。第二句“荷锄向西崦,课童植松苗”,诗人挥起锄头走向西山,教孩子们植树。这里的“崦”是指山坳,“荷锄”是指拿着锄头,“课童”是指教导孩子们。第三句“众卉岂不荣,未雪已先凋”,诗人感叹百花盛开的时候,松树还未发芽,已经凋谢了。这里的“卉”是指花草植物,“岂”是疑问词,表示反问的语气。第四句“松姿贞且劲,凌寒见孤标”,诗人赞美松树的坚强和独立,即使在严寒中也能展现出自己的风采。这里的“姿”是指姿态,“劲”是指挺拔,“凌寒”是指不畏严寒。最后两句“岩谷势幽阻,土脉亦不硗”,诗人描述了山涧山谷地势险峻,土壤质地肥沃。这里的“岩谷”是指山涧山谷,“势幽阻”是指地势险峻,“土脉”是指土壤的质地,“亦不硗”是指也不贫瘠。第六句“栽培藉雨露,但苦牧与樵”,诗人说种树需要雨水和阳光,但也要防止被放牧和樵夫打扰。这里的“藉”是依靠的意思。第七句“樵牧苟不侵,拱把遂成乔”,诗人说如果樵夫和牧人不打扰,那么这棵松树就会长得很高大。这里的“拱把”是指像手臂一样粗的树木。第八句“当年手所植,今已百尺条”,诗人回忆当年亲手种下的那棵松树,现在已经长到了百尺高。第九句到第十二句是对松树的赞美和感慨,诗人通过描写松树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第十一句“岁月尚吾与,见尔复昂霄”,诗人感慨岁月流逝,但他仍然希望与松树共度余生。第十二句“湖山归旧隐,依云结新巢”,诗人表示回到曾经的隐居之地,并在云雾缭绕的地方筑造新的居所。第十三句“嗟嗟赤松子,自昔成久要”,诗人赞叹赤松子(即松树),它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对象。第十四句“松间路不迷,来往任逍遥”,诗人表示松树林间的道路清晰可见,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往来。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