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乡心逐雁飞,晨光初动尚熹微。
送迎深愧劳宾主,今昨何烦问是非。
自在沙鸥眠岸迥,凋零霜叶挂林稀。
十年京洛归来晚,犹喜淄尘未染衣。
诗句输出:
千里乡心逐雁飞,晨光初动尚熹微。
送迎深愧劳宾主,今昨何烦问是非。
自在沙鸥眠岸迥,凋零霜叶挂林稀。
十年京洛归来晚,犹喜淄尘未染衣。
译文:
离家万里,我怀着对故乡的深情和思念,就像大雁随着南飞,晨光照在水面上显得格外明亮,但我心中仍感到些许凄凉。在迎接宾客、主人和客人之间,我总是感到深深的愧疚,不明白为何要询问这些是非问题。自由自在的沙鸥在我的岸边静静地睡着,而凋零的霜叶挂在稀疏的树林中。十年来我一直在京城和洛阳之间往返,如今终于回到了家中,心中仍然欢喜,因为这里的尘土没有弄脏我的衣裳。
注释:
- 千里乡心逐雁飞:形容诗人内心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 晨光初动尚熹微:描绘了清晨阳光初照时的景象。
- 送迎深愧劳宾主:表达了诗人对于接待和送别客人时的不安与羞愧。
- 今昨何烦问是非:反映了诗人对他人无端询问的不解和困惑。
- 自在沙鸥眠岸迥:形容沙鸥在岸边自由自在地休息。
- 凋零霜叶挂林稀:描绘了秋天林间落叶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十年京洛归来晚:反映了诗人长时间在外的经历和归来的时间。
- 犹喜淄尘未染衣: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衣物保持干净的庆幸之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千里乡心逐雁飞”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如同候鸟随雁远行,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牵挂。第二句“晨光初动尚熹微”则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暗示着希望与新的开始。第三句中的“送迎深愧劳宾主”反映了诗人在招待客人时的尴尬与不适,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微妙心理。第四句“今昨何烦问是非”,则是对前文的深化,表达了对他人无端询问的不理解和困惑。第五至八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季节的变迁,如“自在沙鸥眠岸迥”和“凋零霜叶挂林稀”,都透露出一种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哀愁。最后两句“十年京洛归来晚,犹喜淄尘未染衣”则回归到主题,表达了诗人多年后回到家乡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强调了他对自己衣服保持清洁的自豪。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以及在外漂泊的生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