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湖上开,寸心巳生翼。
舣棹江州城,百里空蒙色。
吴天揽新霁,税驾事登陟。
一径入东林,数峰看成侧。
精舍香霭间,高僧或可即。
瀑水贯若虹,炉香细如织。
诛茅有夙尚,而况此名域。
无妨遂隐沦,山南与山北。

【注释】

翠屏湖:在今江西星子。开,长满。寸心巳生翼:心已飞向天空,如同翅膀。舣(yǐ)棹:停船。税驾:停息车马。登陟:登上高处。一径入东林,数峰看成侧:一条小路进入东林寺,群峰错落有致。精舍:寺院。高僧:佛教僧侣。瀑水贯若虹:瀑布如虹贯空而下。诛茅:砍柴。夙尚:旧有的爱好。山南与山北:指庐山的南、北麓。

【译文】

雨后准备登上匡庐山,

翠屏湖畔长满了青苔,

我的心情早已像翅膀一样飞翔。

停泊在江州城下,远望百里雾气蒙蒙。

天边的云彩刚刚收起新雨,

我要在这里休息一会再攀登。

穿过小树林,沿着石阶走,

几座山峰从侧面出现在眼前。

香炉中香烟缭绕,香气扑鼻,

高僧就住在这附近。

瀑布从高处倾泻下来,像彩虹贯空;

炉中的香烟细细地飘浮着,像丝线织成。

砍柴是我的爱好,何况是这座名山?

即使隐居山林,我也不在乎;

因为山南有山,山北也有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游山观瀑的诗作。首联“雨霁拟登匡庐”点明出游的时间是在雨过初晴之后。“翠屏湖上开,寸心巳生翼”,写诗人登上匡庐的所见所感。翠屏湖上,湖水清澈碧绿,波光粼粼,映出苍翠的山色,仿佛一片绿色的屏障,把整个山间装点得更加秀丽迷人。而此时诗人的心已飞向天空,如同翅膀一般自由自在。此联描绘了匡庐山的美景,为全诗奠定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基础。

颔联“舣棹江州城,百里空蒙色”进一步描绘了游人站在江州城头眺望远处的景象。“舣棹”即停船的意思。“百里空蒙色”意谓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整个庐山,看不到尽头。这里不仅描绘了游人的所见,也表现了游人的所感。

颈联“吴天揽新霁, 税驾事登陟”承接颔联而来,进一步写游人在匡庐山上所见之景。“吴天”即吴楚大地,泛指南方地区。“揽新霁”即迎接新雨后的晴空。“税驾”意为停歇车马。“登陟”指登山游览。诗人站在匡庐山上,放眼远望,只见天边刚刚收拢了新雨,晴空万里,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此时,诗人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于是决定在此歇息片刻,再继续游览名胜。

尾联“一径入东林,数峰看成侧”紧承前句而来,描写游人进入匡庐东林寺后的所见所感。“一径”指曲折的小道,“东林”即东林寺。“成侧”即形成一种倾斜之势。诗人沿蜿蜒曲折的道路走进东林寺,只见一座座山峰从旁边延伸过来,层层叠叠,参差不齐,形态各异。

尾韵“精舍香霭间,高僧或可即”写诗人游至精舍时所见所闻。“精舍”是指寺庙内的修行之所。“高僧”指和尚。“香霭”形容香烟弥漫的景象。“焚香”则表明僧人在此打坐念经。诗人走到精舍前,见香烟袅袅升起,弥漫在四周,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时,他发现一位和尚正在此地修行,于是产生了亲近之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匡庐山的美丽景色、清新空气以及游人在山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心境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兴奋激动到后来的平静安详,再到最后的亲近自然,作者的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