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湖阳多好山,小筇不借共跻攀。
澄波海上疑瑶席,远峤云中见翠鬟。
雨过谷流穿树碧,天清崖露浥花殷。
便应结屋依东崦,长服朝霞驻少颜。
【诗句释义】
九月五日,我与陈渊、刘主敬一同登上湖阳诸山。
白马湖的湖水清澈见底,湖阳的山峰多好,我们不借用登山杖也一起攀登。
海上的碧波如瑶席一样澄澈,远处的云雾中可见翠色的山峦。
雨过天晴后,山谷中的溪水穿过树林呈现出一片碧绿,天空晴朗崖壁上的露珠沾湿了鲜花。
我们便应该在这东边的山崖上搭建房屋,长年穿着朝霞的颜色来驻留年轻的容颜。
【译文】
九月五日,我和陈渊、刘主景一同登上湖阳的诸山。
白马湖的水很清,湖水清澈得可以看见水中的山石。
湖阳的山峰很多好,我们不用带登山杖也能一起爬上去。
海上的碧波像玉制的席子一样明净,远远的云海中有青山露出翠色。
雨过天晴后,山谷中的溪水穿流树木,呈现一片碧绿色。
天气晴朗,山崖上的露水沾湿了花枝。
我们应该在东边山崖上盖房子,穿上朝霞的颜色来留住年轻的脸庞。
【赏析】
诗题是“登高”,却从自己写起,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把“我”和“陈渊”“刘主景”并列起来写。开头二句写自己与二人同游湖阳山时的情景:“白马湖”即白马涧,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北。涧水清澈,所以有“白马湖”。涧名出于《吴越春秋》说:“白马负河,河为白马所浴。”李白曾作《白马篇》,自比于白马,此诗则以之比三人。“小筇”即短竹杖,“共跻攀”谓共同登山。“跻攀”二字写出他们爬山的乐趣。次二句写山上风景:海上的碧波如玉制的小桌般明净,远处的云雾中隐约可见青山。这两句是说,山间景色十分秀丽迷人,使人感到好像置身于瑶席之上。“远峤”指远处的群山,“翠鬟”用女子的发髻比喻群山,形容群山连绵起伏,青翠欲滴。第三句写雨过天晴后山中的景色:雨后山谷的溪水穿过树林,呈现出一派清新翠绿的景象;天空晴朗,崖壁上的露水沾湿了鲜花。这两句写山间的雨后景色,写得很有诗意。“便应”“长服”句承上而来,写自己打算在这里建造房屋,长期居住在山上,享受着朝霞的美丽。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山上的感受:他觉得自己应该像东边的山崖一样坚固,永远留在山上。“东崦”(xiān)即东边的山坳,这里是借指自己的故乡。诗人要结庐而居,是因为这里风景美丽,气候宜人,是他理想的居住地。“驻少颜”是说使自己永远保持年轻貌美。
这首诗写登山观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前四句描写了山中清丽秀美的自然景色。五、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山中景色:溪水在树木间穿梭流淌,清澈碧绿;山中空气清爽,连崖壁上的露水都沾上了花瓣的香气。七、八两句写诗人打算在此地结庐定居,因为这里风景优美,气候温和,是诗人理想的家园。末两句写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他希望在家乡东边的山崖上建房定居,因为那里风景秀丽,气候温暖,是诗人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