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随尘土翳蓬蒿,晚着幽亭惬所遭。
风细暗闻笙籁发,地偏真得斧斤逃。
移根曲阜还同纽,分液中山合作醪。
历尽岁寒柯叶在,柴墟松竹与争高。

【注释】

未从尘世中,蓬蒿被尘土所遮蔽。晚着幽亭,感到惬意和满足:晚,傍晚;着,居住;幽亭,指幽静的亭子。

风细暗闻笙籁发,地偏真得斧斤逃:风声细微,仿佛能听到笙乐声传来,因为地势偏僻,所以得以免于砍伐。笙、籁,古代乐器名称。

移根曲阜还同纽,分液中山作酒醪:移植到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与古柏树根相连结;把泉水分出来酿制美酒。

历尽岁寒,柯叶依然在:经过一年四季严寒的考验,松柏的枝干还是绿的,柯,树枝。叶,树叶。

柴墟松竹与争高:柴墟的松树竹林与它们相比,也能争一高低。柴墟,地名。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题抒写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未从尘世中”,意谓没有沾染世俗污浊之气。“晚着幽亭惬所遭”,意谓到了晚年才找到这样幽静的居所,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之情。“风细”二句写景:“风细”暗示环境宁静,“暗闻”表明听觉灵敏;“真得”二字表明自己能够享受这种清福是实至名归。

“移根曲阜还同纽”,用“同纽”二字来表达自己与古柏树根相连结之意;“分液中山作酒醪”,用“酒醪”二字来表达自己将泉水分出来酿酒之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

末二句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历尽岁寒,柯叶依然在。”诗人以松柏经年不凋、四季常青来比喻自己虽然经历了种种艰辛,但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永不动摇。“柴墟松竹与争高”,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要像柴墟的松树竹子一样,在逆境中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的精神风貌。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