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缬晴初放,心旌暮欲悬。
柳行聊弭盖,沙渡急回船。
积水经荒漠,层峰抱远天。
柴墟它日梦,应到此山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顺义地区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顺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下面逐句解析:
入顺义 - “入顺义”指的是作者进入顺义地区,这一句可能是诗的序言或引子。
眼缬晴初放,心旌暮欲悬 - “眼缬晴初放”指的是清晨的天空,阳光穿透云层,使得眼睛仿佛被染上了彩色的缬(一种古代丝织品)。“心旌暮欲悬”则形容作者内心的情感随着天色渐晚而变得飘渺不定。
柳行聊弭盖,沙渡急回船 - 描述了在柳树成行的河岸边停下车马小憩的情形,以及在渡口急切地让船靠岸的情景。
积水经荒漠,层峰抱远天 - 描写了顺义地区广阔的水面经过荒凉的土地,远处的山峰环抱着天空。
柴墟它日梦,应到此山川 - 表达了对于顺义这片土地的美好回忆和向往,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这个愿望。
注释:
- 眼缬:指彩绘花纹的织物,这里借指清晨天空中绚烂的色彩。
- 心旌:心神飘摇不定的状态。
- 柳行:柳树成行的河流边。
- 沙渡:沙质的河岸渡口。
- 积水:指河流、池塘等水积之地。
- 荒漠:指荒芜贫瘠的地方。
- 层峰:连绵起伏的山峦。
- 柴墟:可能是指古代村落或者地名。
- 它日:将来有一天。
赏析:
此诗通过对顺义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向往。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柳行聊弭盖”、“沙渡急回船”等,形象地展现了顺义地区的风貌。同时,诗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目缬晴初放”、“心旌暮欲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既有画面感也有情感色彩,是一首表现诗人对顺义美景怀念之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