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槛浮青霭,荒阶藓迹深。
云归滋乱石,鸟静啭空林。
坐怯草衣冷,书贪竹几阴。
泉声与山色,并作晚来吟。
诗句释义:
1. 曲槛浮青霭,荒阶藓迹深。
注释: “曲槛”指弯曲的栏杆,象征亭子的优雅与曲折;”浮”描绘了烟雾缭绕的景象;”荒阶”指的是长满苔藓的台阶显得有些荒凉;”藓迹深”则强调了苔藓生长的历史悠久,给人一种岁月沉淀的感觉。
2. 云归滋乱石,鸟静啭空林。
注释: “云归”描绘了云彩飘散后的宁静景象;”滋乱石”意味着云彩在岩石上留下的痕迹,增添了一种自然美;”鸟静”形容鸟儿安静地栖息在树林中;”啭空林”则是鸟儿在空旷的树林中鸣叫,声音悦耳动听。
3. 坐怯草衣冷,书贪竹几阴。
注释: “坐怯”体现了诗人因为寒冷而感到不适的情绪;”草衣冷”形象地描绘了草席因寒冷而变得硬邦邦的状态;”书贪”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以至于忽略了外界的温度;”竹几阴”则是指坐在竹制的书桌旁,享受着凉爽的阴凉。
4. 泉声与山色,并作晚来吟。
注释: “泉声”指的是泉水潺潺流淌的声音;”山色”指的是山峦的色彩;这两句合起来描绘了夜晚来临时分,自然景观与声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并作晚来吟”则是诗人将这一切美好的景象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一首美妙的诗篇。
译文:
青霭缭绕于曲槛之上,荒芜的台阶上覆盖着厚厚的苔藓。
天空中的云朵渐渐消散,留下乱石和寂静的鸟儿。
我坐在寒风之中,感受到草席的冰凉与竹桌的清凉。
泉水的歌声与山林的景色相映成趣,共同谱写了夜晚的诗行。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烟雨中的景色、鸟儿的歌唱以及个人的感悟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又宁静的画面。诗中的“坐怯草衣冷”等句,更是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景致巧妙结合,让人仿佛能够听到泉水的潺潺和鸟儿的清脆叫声,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