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既独保,睢阳亦后残。
终为唐室捍,坐使齐城还。
眷兹山阳郡,形势尊且安。
南瞻控江介,北顾扼中原。
河海达舟楫,险固诚国蕃。
淮阴宏将略,邓公列兵屯。
荀生营堑垒,仲车隆孝仁。
揆事咸足赖,战守竟谁论。
群雄迭胜负,流毒渐黎元。
幸值昌运启,明两烛乾坤。
山川复佳气,生齿日巳繁。
曩余薄游地,重此纡行辕。
亲友䀆零落,伊怀无窹言。
【注释】
次淮安:即次韵赞美淮安。次韵是和诗,与原题的诗篇相配,押韵相同。次韵诗,又称“步韵诗”。
即墨既独保,睢阳亦后残——即墨城在战国时为燕国,秦灭燕以后,曾一度被齐国占领。睢阳,即商丘、商丘城,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终为唐室捍,坐使齐城还——终为唐朝保卫江山,使齐国失去了收复失地的能力。坐使齐城还,指坐使齐国无法收复失地而复归朝廷。
眷兹山阳郡,形势尊且安——怀念这个地方,地势尊崇而且安定。眷兹,怀念。山阳郡,地名,汉置,治所在山阳(今江苏淮安县)。
南瞻控江介,北顾扼中原——向南可以控制长江两岸,向北可以遏制中原。
河海达舟楫,险固诚国蕃——黄河和大海可以通航,险固是国家的屏障。河海,泛指江河湖海等水域。
淮阴宏将略,邓公列兵屯——韩信善于用兵,邓禹曾经驻军屯兵。淮阴,韩信的封地;邓公,指邓禹。
荀生营堑垒,仲车隆孝仁——荀子擅长营建堑垒,仲舒(司马仲舒)提倡孝仁。荀,荀子。仲舒,司马光字。
揆事咸足赖,战守竟谁论——考察事情都足以依靠,作战防守究竟谁能论定。揆,考察。
群雄迭胜负,流毒渐黎元——各派诸侯王相继争夺天下,祸害逐渐蔓延到百姓身上。
幸值昌运启,明两烛乾坤——庆幸遇到清明的政治局面开启,明亮如日月照耀天地四方。值,恰逢。
山川复佳气,生齿日巳繁——山河大地恢复了吉祥的气息,人口日益增多。复佳气,恢复吉祥的气息。
曩余薄游地,重此纡行辕——我过去只是游览过这个地方,现在却来此巡察。
亲友䀆零落,伊怀无窹言——亲朋好友们离散凋零,我心怀忧愁没有说话的人。䀆,分散、离散。伊,心所向之代词。
【赏析】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遭到反对和攻击,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了许多政治抒情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首诗就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
首联两句点出淮安的地位和历史作用。淮安地处江淮平原中部,西濒洪泽湖,北接淮河,南临洪泽湖,东面滨近长江,地势平坦肥沃,物产丰富,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地,有“吴头楚尾”之称。
颔联二句写出淮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淮安既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又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之一,更是东汉末年曹操割据南方的据点。
颈联二句描绘淮安的自然形势和军事价值。淮安南可直视长江,北可扼守中原,水陆交通便利,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尾联二句表明诗人对淮安的感情和评价。淮安不仅地势尊崇,而且治安稳固,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美好土地。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淮安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愿。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先写淮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接着描绘其自然形势和军事价值,最后抒发了作者对淮安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愿。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政治抒情诗。